滇西北衙铁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来自菱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约束

摘要:北衙铁金多金属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内,发育接触交代蚀变及与热液有关的脉状(囊状)、条带状(似层状)矿化,构成一个巨型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岩体蚀变围岩或破碎裂隙带内常见大量与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共(伴)生的脉(囊)状菱铁矿化,以菱铁矿为代表的Ⅱ阶段成矿明显晚于Ⅰ阶段磁铁矿成矿,是示踪成矿流体过程的理想矿物。矿相学观测表明,菱铁矿可分为穆磁铁矿型(Sd1型)、(含)黄铁黄铜矿-穆磁铁矿型(Sd2型)和方铅矿型(Sd3型) 3种类型。通过电子探针(EMPA)和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认为从Ⅰ阶段向Ⅱ阶段转换过程中,成矿流体由中性或弱碱性、高温、氧化性逐渐向弱酸性、较低温、还原性环境过渡,并以Sd1、Sd2型菱铁矿的生成为标志,分别伴生大量的穆磁铁矿及黄铁矿、黄铜矿等,金与以黄铁矿为主的载金矿物同步沉淀;伴随温度的降低,成矿流体完全转变为酸性、还原性,此时大量Sd3型菱铁矿与方铅矿沉淀析出。3类菱铁矿与Ⅰ阶段磁铁矿的成矿流体具有一致的来源,是在不同空间部位逐渐沉淀的产物。

关键词:
  • 菱铁矿  
  • 富碱斑岩  
  • 地球化学  
  • 北衙铁金多金属矿床  
  • 滇西  
作者:
牛浩斌; 丁俊; 李俊; 宁括步; 王鹏; 任飞; 孙建成
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成都61008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3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刊名:
岩石矿物学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岩石矿物学

岩石矿物学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1-1966/P。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2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