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婚为何还有市场——来自社会人类学的考察

摘要:中国的报纸报道了犯罪分子盗墓杀人、贩卖尸体作阴婚用的事件,这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一篇骇人听闻的报道还宣称,“十五万元以下,你连骨头都买不到”。国家把阴婚定性为文化落后的迷信行为,并认为这与国家的现代性不符。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理解阴婚的复苏?通过对阴婚史的追溯,我们提出,阴婚中的尸体既是死亡的又是有生命的。借用Gell的艺术能动性理论,我们提出,阴婚的尸体被当作无生命的商品一样被买卖,但他们也拥有富生命力的能动性。正是这种能动性,支撑着阴婚仪式的社会功效。这些尸体草操演一种可怕的情感劳动,也缓解了在世的人的焦虑。依此,这篇文章加深了我们对“商品”的意义理解。

关键词:
  • 商品  
  • 艺术能动性  
  • 情感劳动  
  • 中国  
作者:
邓国基; 王昕; 陈莎莎
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93;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山东济南250100
刊名: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52-1150/C。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2009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