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贮藏温度下大菱鲆品质变化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摘要:为探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品质特性与货架期的关系,将大菱鲆贮藏在-3℃、0℃、4℃、10℃和15℃温度下,测定其感官品质、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电导率的变化,并且观测肌肉的微观结构;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分析鱼肉中水分迁移状况,并且建立了TVB-N及菌落总数与贮藏时间和温度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5种不同贮藏温度下鱼肉中不易流动水均减少,货架期终点各贮藏温度下的样品相对于新鲜鱼肉,其肌纤维结构均由紧密变得疏松;TVB-N和菌落总数变化预测模型中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79.50、75.07 kJ/mol和1.3×10^14、7.62×10^12。选用10℃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显示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因此,可根据TVB-N值及菌落总数对大菱鲆贮藏在-3℃~15℃的货架期进行实时预测。

关键词:
  • 大菱鲆  
  • 品质变化  
  • 贮藏温度  
  • 预测模型  
  • 货架期  
作者:
刘锋; 梅俊; 谢晶
单位:
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冷链装备性能与节能评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上海201306
刊名:
渔业现代化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渔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31-1737/S。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73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