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科研结题﹑满足毕业条件的压力,加之缺少科学清晰的管理目标,单纯追求量化的考评体系,造成高校片面追求论文数量,忽视论文质量,呈现“全员学术”的局面.每到教师评职季和研究生毕业季,学报编辑部的投稿平台成了学术不端泛滥的“重灾区”。编辑部明确规定,经检测文字复制比超过30%的论文一概不予录用;对于文字复制比在30%以内的优秀论文,通知作者修改,修改之后的重复率必须小于15%。2013-2014年,辽宁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接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近500篇,初审编辑对每篇来稿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全文比对,重复率超过30%的有210篇,占来稿40%以上,其中文字复制比超过60%的有42篇。因此,防范来稿中的学术不端行为,从源头上遏制学术不端论文的滋生,成为初审编辑的首要任务。
一、心存侥幸,恶意抄袭
复制比超高﹑学术不端情节恶劣的来稿中,研究生论文较多。撰写和发表1篇或几篇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是研究生申请答辩的必备条件,有些研究生平时懈怠,毫无准备,又急于毕业,便自作聪明地将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改头换面直接变成自己的文稿;或把与自己方向相近,对自己研究有所启发的一篇或几篇文章的相关段落完全照搬或稍加改动用到自己的论文中。2014年,曾有1篇来稿检测结果显示由17个文献拼凑而成;还有的作者大量重复本人已发表过的论文内容,只简单修改了实验手段和数据。这些抄袭﹑剽窃行为属于作者故意隐瞒掩盖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事实,对大段引用的文字既没有引号表示,也没有引用文献出处。对于此类来稿由初审编辑直接作退稿处理。
二、无视法规,引用无度
部分作者虽然能够用引号﹑脚注和参考文献等方式明确标注所借鉴他人的成果,但对相关法律规范不够了解,过度引用他人文献,超过全文的30%,甚至达到60%;论文中的论点﹑论据﹑结论及部分图表雷同于别人或自己发表的成果,没有补充性的研究进展和经得起推敲的创新内容,几乎就是老旧数据和资料的重现。这不仅超出了《著作权法》中规定的合理引用的范围,也违反了《著作权法》规定的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这些完全没有重新发表意义的论文不仅浪费了编辑的宝贵时间和心血,也损害了读者利益,应该给予批评,坚决退稿。
三、界定模糊,甄别困难
初审编辑按规定将率在30%以内的较优秀文章列入审订清单,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这部分检测合格的来稿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学术不端问题,部分表现因为隐秘又模糊,往往难以判断,主要有引用他人成果不加标注或不准确标注,应属学术失范;刻意修改一些文字,致使语句不通,带有明显的改写痕迹,前后段落写作风格不统一;大量引用专业图书和各类法规﹑文件,检测系统比对不出来,但部分内容明显属于专业常识性内容,没有介绍的意义;引用他人网站﹑名人博客和论坛上发表的文字,检测系统往往比对不出,但属于严重的抄袭行为。总之,学术不端表现五花八门,单纯依靠复制比进行判断远远不够,初审编辑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编辑经验,对文中存有疑问的地方认真审读,细致分析,避免其“带病”流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