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学术期刊的功能定位来看,高校学术期刊功能是一个逐层递进的功能系统,不仅有层级之分,即高层级功能的实现以低层级功能实现为基础,间接功能的实现以直接功能的实现为基础;而且各层级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次,功能的定位和实现必须基于客观实际来进行,落后于客观现实的功能定位,不能使期刊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而超越客观实际的功能定位,又必然会使期刊功能发生异化和扭曲。从当前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来看,制约高校学术期刊改革发展和功能实现的不仅仅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问题,而是还未完全脱离校属性和内向性的体制性障碍以及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的观念性束缚。因此,高校学术期刊功能的实现路径应从体制性障碍的破除、市场竞争观念的培养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创新等方面来构建。
1淡化学术评价作用,回归期刊基本功能
期刊的基本功能就是信息和思想的传播,而非学术水平评价,期刊分级的本质也是从方便读者快速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而设立,一旦期刊被过分赋予学术评价之功能,期刊功能就会发生异化,由此也会影响期刊功能的实现。因此,期刊首先必须淡化学术评价的功能,回归期刊信息和思想传播载体的基本功能。学术性是高校学术期刊的本质特征。较高的学术水平是期刊的生命和根本。因此,期刊本身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些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研究方向的集中度和水平,但不能作为学术评价的唯一标准。一个期刊如果过分看重自身的学术评价功能,就会陷入期刊等级评价的盲目追求而不能自拔。事实上,一个优秀期刊的生命力就在于较高的学术质量和全方位的服务,这也正是期刊所应努力追求的。要消除期刊功能异化,回归期刊基本功能,不仅需要期刊自律,更需要政府主导和行业管理的他律。首先,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动和支持学术评价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同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努力从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科研评价、学生毕业等方面积极倡导全方位的学术评价方式,消除量化评价的崇拜。其次,要改革评价范式,逐渐引入社会力量,建立第三方的学术评价机构,将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科研评价、学生毕业等学术水平评价交由第三方评价机构,通过健全完善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第三,改革期刊等级评价方法。学术评价的异化直接导致了期刊等级评价的异化。而期刊等级评价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类期刊行业协会的作用,从期刊行业协会自身制度建设入手,对期刊等级的评价回归到期刊的基本功能面,并以此设立评价指标和选择相应评价方法。第四,加强对期刊的行为约束,真正建立期刊退出机制。对于在期刊等级评价中弄虚作假、在期刊编辑出版中钱文交易、违规发稿等不端行为进行警告甚至取消刊号,违规评级等歪风,使期刊回归到其基本功能的实现。
2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推动期刊组织创新
从当前高校学术期刊的实际来看,人员和经费不足是困扰期刊改革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当前国家所推行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三险一金”的社会化改革,破除了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也为期刊实施组织创新提供了契机。首先,高校作为学术期刊的娘家,理应支持期刊通过改革做强做大。作为期刊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应为此承担相应的改革风险。高校需重新审视自身和期刊的内生关系,取消过多的指标性限制,支持期刊按照期刊发展规律来办刊。一是要放宽期刊编辑部人事编制,基于编辑学者化的目的,构建高校期刊编辑部和教学科研岗位的双向流动机制,以自荐和推荐相结合,充实期刊编辑力量;二是简政放权,扩大期刊的自主招聘权,并给予期刊政策和经费支持,三是鼓励校内期刊之间以及校内期刊与校外期刊社、出版集团之间组建联合体,在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推动期刊办刊资源优势互补和集约化经营。在经费支持方面,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学术期刊还未能自主独立生存和发展,还需要高校继续注入专项经费支持,但也需要通过逐步改革激活期刊内部的发展潜力,使期刊朝着市场化发展迈进。一是对于原隶属于学校的员工继续给予相应的薪酬待遇,二是鼓励期刊更多地以招聘方式引进人才,并以灵活的薪酬制度按岗、按能给予薪酬;三是扩大期刊自收自支的权限,支持期刊以自收资金引进编辑人才;四是帮助期刊拓展增值业务,提高期刊自主生存和发展能力;五是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期刊以市场营销的方式经营期刊,提高期刊的盈利能力和获利水平;六是支持期刊通过募捐、企业资助等方式拓展经费来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让期刊通过组织创新彻底走向市场,而对于目前条件还不成熟的可以采取有条件地扶持、边扶持边放开,以过渡期的方式让期刊自主独立发展。总之,让期刊通过试水市场,提高期刊的竞争意识,激活内部潜力和自我创新动力,使期刊发展更具活力。破解人员和经费困局,使高校和期刊建立一种更为紧密的业务合作而非行政隶属、双赢而非单赢的新型共生关系,使期刊更具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3构建知识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实现期刊全生态服务共享和价值链接
在“网状思维、全生态、价值环流思维、开放协作分享、世界伦理社会化”思维关照下,仅仅将期刊定位于载体和引领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期刊功能进行拓展。学术性是高校学术期刊的最显著特征,知识信息是期刊与社会联系的最基本媒介。因此必须构建以知识为纽带、以期刊为核心集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思想培育、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知识共同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就为知识共同体创建树立了典范。一是将自有的期刊、报纸、文摘等组建联合体,优化配置编辑资源;二是定期邀请某专业议题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研讨,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最新研究动态,实现了优质学术资源的集聚,使自己成为权威学术议题的者、把关者角色,始终引领学术研究发展;三是围绕社会热点,通过专家访谈,将专家的研究兴趣、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掌握,并同社会应用联系在一起,使自己成为最新研究成果的输出终端;四是精心打造期刊自身的高端作者群,通过全方位服务,凝聚一批优秀专家资源,使期刊成为学术思想引领、学术规范塑造的平台;五是通过灵活的栏目设置,广泛吸引各种形式的特色和创新研究成果到期刊发表,同时也为年轻才俊们提供了舞台,使年轻才俊们能够和学术权威、大家交流、学习。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创新发展,以期刊为核心的知识共同体逐渐形成。其次,高校学术期刊要通过市场利益主体的清晰定位,打造包括编审读写、印刷、出版、发行、广告、数据库等多方利益关系的价值共同体,其中平等、合作、互利、共赢为价值共同体的构建原则,明确期刊自身的市场利益主体地位是构建价值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也是期刊盈利的动力,理念凝聚是价值共同体得以形成的内在形式。虽然我们强调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和公益性属性,但作为处在各种利益链条上的期刊,也不能独善其身。办出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是期刊的最高利益,但办刊也需要外部资源的支撑,也需要成本付出。因此,利益和期刊学术性和公益性并不矛盾和对立,而是实现期刊最高利益的条件和基础。围绕期刊形成了主管、主办、编辑、读者、作者、审评、印刷、出版、发行、数据收录、法律服务、后勤服务等一系列利益关系,尽管各个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但和期刊都形成了共生关系。因此,期刊就需以全生态视角,以“荣辱与共、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影响带动各利益主体,使之凝聚在为期刊提供优质服务的合作目标上来,同时期刊也要通过全方位的服务,赢得这些利益主体的信赖,坚定合作信念。以利益共赢推动合作深化和相互发展。
4加快期刊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化业务平台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过程就是将互联网以低维度融入到各个业态,推动各业态运营模式的互联互通、全生态网状运营。而互联网思维的融入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和突破带来了机遇。而数字化是期刊发展的未来趋势,要实现高校学术期刊新功能,唯一能依靠的技术手段就是数字化。通过数字化业务平台建设,能够改变对象参与方式、改变期刊经营模式和内部运营流程。数字化业务平台将是一个包含学术信息资源库、选题策划系统、采编系统、移动互联服务系统、知识服务系统等5个子系统。在这个平台之下,编辑出版、用户互动和体验、学术资源聚焦、运营流程优化再造、传播拓展、社交集聚、增值服务等功能都可以较好地实现。虽然目前大部分期刊已经建设了网站和采编系统,有的期刊甚至还沿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大部分期刊也加入了各类数据库平台,并能实现全文下载和检索服务,通过借助优先论文平台,实现了优先网络出版,提升论文学术传播速度和效益;部分科技期刊亦开始注重移动应用平台的建设,通过移动网站、移动书架、微信公众平台、期刊APP等技术手段提高办刊水平。但距离新功能实现要求还相差甚远。针对目前多数期刊经费和人员有限尤其是缺乏懂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的现状,期刊仍可以自身网站建设为依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期刊自身的数字化建设水平。除加强自身数字化建设外,可通过前述期刊组织创新和构建期刊联合体,通过联合出版平台实现编辑资源共享、期刊品牌共创、联合经营、共同积累数据库资源、实现内部优势互补。通过不断磨合,逐步将此发展成为数字化业务平台。这也是“弱势”期刊能够借壳出海、快速发展的有效路径。虽然在期刊联合体乃至联合出版平台以至数字化业务平台构建中面临投资、收益、风险、版权转让等诸多问题,但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大原则下,是能够通过不断创新而实现的。
5严把稿源质量关,强化文献深加工和再创造
强化期刊数字化建设,并不能否定传统纸质期刊的重要性。一方面,纸质期刊有着网络期刊不能比拟的自身优势,能够适应一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更重要的是,纸质期刊也是后续网络加工和服务的价值源泉。只有纸质期刊的学术质量高,才能加工出高质量的各种网络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纸质期刊学术质量是期刊的功能实现的基础。重视学术期刊质量,就必须严把学术期刊稿源质量关。通过知识共同体的打造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创新稿源渠道,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其中,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选题策划和期刊特色建设是提高稿件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互联网技术,期刊可很方便地获得读者需求信息,也可通过综合数据库网站平台检索学术话题热点,可以通过知名学术论坛、电子邮件或期刊自身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分发调查问卷的方式获知读者关注的学术话题,运用互联网技术,对读者和作者双方的信息调查,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科学合理地初步拟定选题。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用户至上衍生出平台思维和大数据思维的具体应用,能比较准确地获得符合学术期刊宗旨和特色定位的选题。其次,要强化对文献价值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将纸质期刊内容传上网、入数据库,并不能最大化利用期刊文献的传播价值,这仍只是期刊的第一次加工。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较长的篇幅和文字、单一的风格和版式早已不满足读者浅阅读、短阅读和移动阅读的要求。因而,就必须对期刊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和价值创造。适应于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和要求,不仅期刊文章的篇幅会改变,而且表现形式也由主要的文字转变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有可能是期刊论文本身的部件,也可以是基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摘录、编辑、加工。而且加工的内容必须和传播使用的媒介相适应。这不仅要求期刊编辑提高专业素养,同时要求具备网络编辑的能力和资格,需要期刊加以重视并强化。在一个个“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交替叠加的传播时代,“微内容”加工与创造是重中之重;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学术期刊需拓展更多的信息传播途径、渠道,开发出更多适合传播渠道和终端需求的内容产品,满足多元化受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