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连续出版物编目常见问题

时间:2022-11-23 05:36:07

1、连续出版物的分类表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我国的图书馆分类法首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它的结构严谨、等级分明、类目详尽,为国内大多数图书情报单位所采纳。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相比,实在是相形见拙,过于简略。许多连续出版物的编目人员在类分专业性连续出版物时常常找不到恰当的类目,只有参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的相关类目,才能将其正确归类。可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的类目少得不够用,实在是有待于改进。

2、连续出版物是否需分类,各图书情报单位有不同的主张

连续出版物是否需分类,始终有不同的主张。连续出版物的特点是内容繁杂、信息量大,以刊种分类难以揭示连续出版物中各篇文章的深刻内涵,依题名字顺排架,按题名索取也只能管理借阅,因此形成了各图书情报单位的连续出版物管理各行其是、五花八门。实际上,连续出版物不分类是当前连续出版物科学管理工作的一大障碍。要充分利用连续出版物中的情报信息,就应通过分类标引提高管理层次;编制分类目录,提供以连续出版物内容性质为线索的检索途径;实行连续出版物计算机管理,使其目录数据库中的检索点多、功能健全。可见,连续出版物的分类编目是基础工作和必备条件,是连续出版物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环节。

3、题名的变化造成连续出版物分类给号难、著录方法多样

题名变化是连续出版物常见的现象,有些题名变化的情况非常复杂,改名、分出、合并交叉变化可达几十次之多,这些情况使得文献主体发生变化,使得连续出版物的一次性分类很难适应连续出版过程的变化情况,并且连续出版物内容繁杂,常常涉及若干学科,用一个类号有时很难恰当地揭示一种期刊的多学科内容。所以,如何在书目记录中反映连续出版物的变化情况和揭示其多学科内容是连续出版物编目人员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难题。传统上有三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分段著录”法,即将改名前后的不同题名作为不同的连续出版物分别著录,在附注项只说明与本题名直接相连的前题名与后题名,更远的变化则不予说明,馆藏也分段著录;第二种是“新见旧”法,就是以最早题名为基本款目的正题名,在附注项记录题名沿革和全部馆藏,并为各新题名作“见片”;第三种是“旧见新”法,就是以最新题名为基本款目的正题名,在附注项中记录题名沿革及全部馆藏,并为以前曾用过的各旧题名作“见片”。这后两种方法可称为集中著录法。这种不统一的混乱状态使连续出版物的编目无规可循,增加了著录难度,且各图书情报单位自行其是的编目体系也不利于计算机联网,同时也给连续出版物分类编目的规范化造成了不利因素。

4、卷期标识项记录的困难性

连续出版物的连续出版发行的特点使之拥有众多的卷期,而卷期标识则是识别每一卷期的唯一特征,是记录和回溯连续出版物的重要内容,所以卷期标识项记录是连续出版物编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尽量予以著录。卷期标识项记录的是该题名下第一册和最后一册的卷期标识,而编目人员经常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少首卷期或最后卷期的刊本,因为一个图书馆不可能每种连续出版物都完整收藏,有很多是中途订购的,有些可能只收藏几卷,缺少创刊号是很普遍的现象。根据当前卷期的标识好象可以推测首卷期标识,但这种方法既不科学,又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因为由于连续出版物的出版频率、卷期、题名等常常发生变化,使这种推测经常是错误的。当然许多质量可靠的书目可作为首卷期标识信息来源,如馆藏联合目录,新刊题录等是众多图书馆馆藏的如实反映,在编目时可资参考,借以确定首卷期。另外一些质量较高的检索工具也可供利用。如Bibliofile、Ul-rich'sInternationalPeriodicalsDirectory,NewSerialTitle、《全国西文连续出版物联合目录(1978-1984)》、《中国科学院西文联合目录》、《外国报刊目录》、《中国报刊邮发大全》、《中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中国当代期刊总览》、《全国俄文期刊联合目录》、《全国日文期刊联合目录》等。从这些检索工具中,往往可以找到准确的卷期标识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缺少标识信息的困难。但依靠工具书查找著录依据,既繁琐,又不一定每个图书情报单位都有这些工具书。卷期标识项记录的困难性也给连续出版物编目规范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分辑与丛编有时难以断定是连续出版物编目的又一难点

分辑通常是一个学科范围较大的连续出版物系列的某个特定的分辑部分,各分辑除了有分辑号或(和)分辑题名外,还有一个共同题名,分辑题名不能分析,只有作为正题名的一部分著录,即只能和共同题名一起构成正题名。丛编是一组相关的独立成套的文件,各个分册有自己的题名外,还有一个共同的丛编题名。丛编的分册题名可以独立地作为正题名著录,丛编信息记录在丛编项。上述两种情况一般来说,可以从题名的构成形式和包含的内容等方面找到一些判断分辑和丛编的规律:如果全部刊本上都有一个保持不变的编号;如果集体题名和分册题名出现在不同来源,即有丛编题名页时;如果集体题名用大写字母或斜体字从作为文前栏目的句子的其他词中分离出来时;如果有三个题名构成三重题名的情况,即主丛编题名、子丛编题名和分册题名时。满足上述四条件之一的可定为丛编。但是如果上述四条规律都不能判断时,就只可采用题名的非共同部分是否能独立存在的方法来判断,若分册题名离开集体题名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则判断为丛编,若分册题名离开了集体题名,意义不再完整,则定为分辑。这种判断方法较为困难,都因编目人员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的不同出现较大的差异。所以丛编和分辑有时难以区分是连续出版物编目的一大难点,给连续出版物编目的规范化带来一定的难度。

6、馆藏著录也是连续出版物编目中较难著录的数据项

馆藏是用户自定的著录项目,对连续出版物来说,由于出版发行的复杂性和收藏的不完整性,馆藏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较难著录的数据项。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在收藏不完整时,是采用有卷著录法还是缺卷著录法,这是问题之一。有卷著录法是将馆藏现有的卷期如实写出,缺期跳过,这种方法适合于今后不再补缺的不太重要的刊物,著录起来比较直观容易。缺卷著录法是著录开始入藏卷期至现有卷期,并在括号中著录缺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缺期一目了然,特别适合于馆藏核心刊及其他需要补缺的刊物。(2)要不要著录“期”,这是问题之二,如果著录则文献的出版频率和发行规律就非常清晰,缺点是馆藏数据可能变得冗长和杂乱。如果不著录则效果相反。上述问题导致各图书情报单位在馆藏著录方面极不统一的局面,给连续出版物编目的规范化造成不利因素。

7、连续出版物编目著录的滞后

图书情报单位的连续出版物著录工作比图书编目滞后得多是连续出版物编目的一大特点。这是因为连续出版物更讲求文献的时效性,一般到馆验收之后马上投入流通阅览,从连续出版物到馆至与读者见面,快则一两小时,慢则一、二天之内,而其编目一般要在一年以后才进行。请看连续出版物加工流程:采访※定购※验收※流通※清装※登录※分类※编目※典藏※再流通。再看图书的加工流程:采访※定购※验收※登录※分类※编目※典藏※流通。可见图书进入流通之前就已完成了全部加工过程,编目时间为两周至一个月。由上述可见,连续出版物编目著录比起图书的编目著录来,至少要滞后一年至一年半,显得拖沓,既影响新刊的管理与开发,又给连续出版物的编目工作及规范化带来一些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