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间可能发生许多违背社会道德甚至违规违法的现象,这是人们所不满意的,这些现象只能通过推进社会民主和依法治国来纠正。建设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全体国民共同努力。毋庸质疑,当前我国社会上有许多腐败行为,“腐败”一词是当今媒体上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之一。
有人把“腐败”引入学术领域,给学术不端行为戴上了“学术腐败”的帽子,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腐败是一个社会属性的词汇,它有特定的政治含义,一般不宜用在学术领域。因此,可以说学术腐败是一个错误的俗称,是一个伪命题。学术失范亦称学术不端行为,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它与权力腐败行为的特征和本质是不同的。道德行为的底线以法律为边界,不道德行为明显违背了社会准则和道德价值,有时甚至是违法的,但是它还没有达到触犯刑律犯罪的程度;权力腐败行为则是一种犯罪。
学术失范的主要表现有:抄袭(抄袭他人文章的主要论点或大篇幅搬家)、剽窃(赤裸裸地把别人文章的署名换成自己)、造假(没有做任何调查或研究,直接编造假数据、假结论、假成果)、垄断学术论坛(学阀学霸)等等,这些行为各自都有它的明显特征,前四种行为的共同特点就是当事人具备不劳而获、不思进取、侵害他人著作权的主观故意,后一种则是学界常有的“山大王”,永想坐享其成。
学术失范行为在不同的社会时期都时有发生,它的种种恶劣表现,人们都是十分反感的,社会上谴责的声音时常不绝于耳。2004年8月26日,教育部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此后,各高校纷纷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校的学术规范实施细则,研究制订惩处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近年来,中国高校对各种学术失范行为开始了严厉的处罚
近年来,虽然中国高校对各种学术失范行为开始了严厉的处罚,客观地讲,学术浮躁的态势仍旧没有得到有效扼制。一稿多投与学术失范行为不沾边,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时或者先后发给不同的出版社或其他媒体,即多次使用同一作品的行为,是著作权法赋予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所以说,一稿多投不是学术道德问题。学术失范主观上有牟利故意,是直接侵害了他人的著作权利的行为,这种行为客观上侵害了正常的社会关系。因此,学术失范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和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