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
为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阶段,汤超等提出了“全媒体服务体系”的概念,不同于媒体间的服务互补,它强调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提供知识服务,以实现内容资源最佳的表现能力。
1.纸媒出版服务。医学科技期刊作为医学科技论文的重要载体,主要为医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出版服务。传统的纸质产品仍然是医学科技期刊较为稳妥的传播媒介及科研成果发表的首要阵地,保证了出版产品的权威性。尤其是核心期刊,其目前在我国仍然是职称晋升、学位授予、成果奖励等重要条件,在作者与读者群中影响极大。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科技期刊大都实现了采编平台的数字化,网络投稿系统、专家审稿系统及编辑在线办公系统被运用,形成了作者、编辑、审稿专家、出版者四位一体的稿件处理模式。期刊从投稿、收稿、审稿、编辑加工、定稿到印刷出版多个环节统一管理,系统可自动登记稿件信息、显示作者个人信息并分配稿件编号等,初审稿件直接通过网络传给专家,缩短了稿件的处理时间,提高了纸媒的服务效率。
2.网站服务。在网络化时代,期刊网站成为期刊内容信息、推广品牌,以及为读者、作者等服务的综合平台。据调查显示,2010年在186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1105种(59.2%)期刊拥有自建网站。除了提供期刊介绍、联系方式、投稿要求、被数据库收录情况及期刊信息动态等期刊网站常见信息以外,整合数字化采编系统,不仅有利于稿件的远程在线处理,其作者库、专家库、投稿库等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向期刊管理者提供信息,有利于针对期刊受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以《重庆医学》为例,通过深入分析作者库,筛选出核心作者,并向其提供电子期刊推送、稿件审理绿色通道等便捷服务,以进一步维护与巩固作者群。期刊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向作者、读者提供当期期刊目次、摘要和全文,实现“超前”或者“现刊”开放存取(OA)全文,以缩短印刷版本的出版周期,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传播快速及范围广的优势,提高时效性和信息的可获取性,更好地吸引读者、服务读者。除了读者与作者群体,网站还可以向医药厂商提供广告服务,向理事单位提供宣传服务等。但是,受各种资源的限制,网站的建设及可提供的服务不可能面面俱到,医学科技期刊可构建符合自身定位的特色板块。以《重庆医学》为例,在期刊网站中设立了“热点文章”与“下载排名”两个版块,为医学热点、前沿文章及优秀论文提供展示平台;并增设视频专区,展示学科动态及优秀的手术视频。此外,医学期刊还可以根据学科特色,提供学科动态及前言讯息以充实网站内容,充分利用图片、影视等丰富的多媒体表现形式,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吸引更多的读者。
3.社交媒体服务。微博与微信在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中分别主要承担着信息的传播服务和交互服务工作。微博具有随时随地、语言简短的特性,能适应现代人“短快平”的阅读习惯,医学科技期刊可以将每期内容的亮点、精品,以及学科的动态提炼后,快速在微博平台,以吸纳更多的读者。目前,许多核心类医学期刊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大都包括稿件在线处理、期刊简介、投稿须知等与作者投稿密切相关的栏目,但很大一部分公众号存在信息推送次数少、更新时间不确定,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而维护订阅用户的黏性首先需要突出内容优势,应根据主要受众进行选题策划。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关注者通常为医学科研及临床医务工作者,因此可以推送相关学科前沿、学术会议、最新指南解读、临床案例等专业讯息,并着力于打造品牌栏目或活动,如“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号举办的感动检验有奖征文就取得了检验人员的大量关注。此外,定期推送科普类信息,利用微信朋友圈熟人网络的特点,形成级联效应,发展新的大众用户群。据腾讯年报显示,2014年“养生”类微信公众号的阅读和分享人数均高居第2位,显示了微信用户对该类讯息的巨大需求。但是,新媒体领域中的养生保健信息存在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等问题。医学科技期刊可以邀请相关学者、专家撰写健康科普短文,或者经专家审核通过的资讯,利用杂志自带的“专业性”标签扩大影响力。为了更大程度地吸引用户,满足用户快速获取信息、碎片化阅读的需要,除了精心的专题设置和内容筛选,丰富的表现形式也非常重要。应充分利用微信的快媒体方式,如图片、视频、语音等丰富的专业内容,使推送的消息更加具有吸引力。
4.移动客户端服务。目前,国内使用APP的科技期刊相对较少,且主要以普通型存在,即仅仅是纸质期刊的数字版本,导致其使用大大受限。又因受缺乏科技期刊与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等因素制约,增强型APP(内容碎片化处理后增加增值服务)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仍然较难实现。但是,由于科技期刊的读者、作者、编者同属于一个相对较小的专业学术圈,造就了科技期刊受众的“圈子”特征,有别于微博、微信这类社交媒体,APP相对更容易聚集有共同利益或关切的人群,并提供交流的平台。加之,增强型APP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互动性及内容延伸性,使其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仍然有待探索,可以从提高其增值服务能力出发,寻找适合医学科技期刊的APP表现形式。
(二)其他服务
1.学术论坛。医学期刊具有专业的作者、读者群及专家资源,并与医学院校、医院有着长期紧密的联系,因此具有举办学术论坛的条件。学术论坛的开展,对专家、学者、医学院校和医院而言是一项增值服务,不仅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启迪创新思维,还使更多的学者取得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作为主办方的医学期刊,其自身的影响力必然得到提升,且随着活动的逐步推进,其涉及的服务对象将更加广泛。此外,结合期刊的全媒体服务体系,将更有利于影响力的提升。汤超等以《中国激光》杂志社的会议服务为例,全面分析了全媒体服务体系在会议召开前期、会议期间及会议结束后整个过程中的运用,充分地展示了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中各种媒介担当的角色,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期刊同样可以利用全媒体服务体系,为学术论坛的召开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媒体服务。
2.走访医疗机构。医学期刊走入医疗机构有助于切实了解用户需求,从而拓展思维,发展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服务。医学期刊作为学科发展的发表者、推广者和推动者,可对成果转化和学科发展造成直接影响,而医学期刊由于专业性和实践性的需求,同样需要取得学科建设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医学期刊通过专家座谈、学习沙龙等形式走访医院可以形成双赢局面。对医学期刊而言,有助于期刊编辑了解临床新技术、新方法,把握学科动态,启发编辑策划组稿;有助于发现医院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特邀其作为执行主编为期刊开展专题;有助于发掘优秀的青年专家,将其团结为期刊的特邀审稿人,壮大期刊的专家队伍。就医院而言,期刊可以利用全媒体服务体系,宣传医院的特色学科、领先技术及专家学者,提升其学科影响力。以《重庆医学》为例,从2016年3月起,编辑部陆续到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呼吸科、护理部、口腔科,重庆市肿瘤医院妇瘤科等临床科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深入了解学科发展,并对学科带头人及专家进行宣传,颇受好评。该项活动推出后,相继收到各大医院临床科室的邀请,正逐渐形成品牌效应。而对于基层医院,其一线医务工作者大多缺乏论文写作经验,难以将想法转化为论文成果。医学期刊编辑可定期走访,交流论文撰写的方法、经验及注意事项等;同时,可以邀请专家或优秀论文作者做交流,如针对稿件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可以邀请相应专家开展讲座。此外,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医院及医务工作者的诉求,有的放矢地提供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