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动态专家库,选择研究细分领域对口的专家
送审稿件与专家的研究方向不对口是专家审稿意愿不强或评审意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准确地选择细分领域相同(即“小同行”)的审稿专家就成为送审的关键。编辑部需要建立审稿专家库,为送审编辑选择专家提供依据。同时,注意补充和完善专家库:编辑可通过查询专家近年发表文献情况并结合专家自己的意见来细化其研究领域,以补充、改进专家研究方向的信息;补充非期刊主流专业以及交叉学科的专家;补充审稿意愿强、审稿质量高的中青年学者成为审稿专家,专家队伍的壮大可减轻每位专家审稿的频次;及时更新、补充专家的联系方式等。对于专家库中缺失相关专业的个别稿件,编辑可通过互联网查询、编委推荐或作者推荐等方式查询专家信息,并在送审后及时将这些信息补充到专家库中。编辑在具体送审时应利用专家库尽量寻找细分领域一致的专家。另外,编辑部需建立审稿质量评价标准,对于审稿意愿不强、审回不及时或审稿意见质量过低的审者则尽量不送审,甚至淘汰出专家库。
2把握送审节奏
目前审稿专家通常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还要申请课题、指导学生;有的资深专家、学术带头人更是担任各种社会职务、行政职务,参加多种社会活动,事务繁忙。研究显示,63.79%的专家比较反感频繁地收到审稿邀请。因此,送审时要注意控制同一位专家的审稿频率,除了比较了解的核心审稿人外,一般专家一两个月送审一篇为宜。对于申请基金(3月份)及学生答辩(6月份)等比较集中的时间段,编辑部可以将稿件尽量岔开送给不同的专家,控制每位专家的审稿频次,以减轻专家负担;同时对审稿时限可以适当予以放宽,避免因催审给专家带来压力。
3严格把关初审,注意稿件与专家的匹配
研究显示,79.31%的专家认为如果稿件明显水平不足会影响评审的兴趣。编辑部最好委派有专业知识的编辑或编委担任初审工作,在第一关就尽可能过滤掉不符合刊物宗旨、毫无新意的低水平稿件,以减轻审稿专家的负担。此外,选择审稿专家时,除了专业方向对口外,还需注意稿件水平与审稿专家的学术水平及审稿意愿的匹配。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都较高的优质稿件除了送给学术实力和审稿意愿都比较强的核心审稿人审理外,还可以送给学术实力强但审稿意愿一般的专家审理,以争取其对期刊的认可与支持。
4充分运用采编系统提供的信息区分对待稿件
目前大多数编辑部都使用网络稿件处理系统,编辑可根据系统提供的稿件状态信息区别对待不同稿件。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为例,送外审1周后系统显示尚未受理的稿件,一般会通过电话联系,确认专家是否收到邮件以避免邮件故障造成的缺审,询问专家是否愿意审理稿件,如果专家不愿审理,则及时换审。系统显示已接受审理的稿件,超过审稿时限(2周),系统会自动发送电子邮件催审,若催审7日后仍未审回,再打电话询问。系统提示拒绝审理的稿件,随时换审。
5多与审稿专家沟通,加强专家与期刊及编辑之间的感情
收到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后,及时发送审稿意见确认函及感谢信。将作者针对审稿意见的回复及稿件接受情况反馈给审稿专家,如果稿件需要大修,那么修回后要送原审稿专家再审;如果审稿专家综合意见为拒稿的稿件,而编辑部最终决定录用,那么应与审稿专家沟通决策的原因,让专家充分感受到编辑部对其审稿意见的重视。若审稿专家反映邮件故障,编辑可更换邮箱,并与网络中心联络查询问题缘由,及时解决故障;若使用网络稿件处理系统时,审稿专家无法打开稿件或填写审稿意见时出现故障,编辑可先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稿件或接受审稿意见,同时与系统提供商联络,寻找问题原因,及时修正。适当提高并及时发送审稿费,这是对审稿人劳动的认可;对于海外审稿人,基于国际惯例一般没有审稿费,就更要及时发送致谢信。定期给审稿人寄送节日贺卡,感谢专家为期刊的付出,以增强专家与编辑部之间的情感。为提高审者对期刊的认可、增加审稿专家审稿意愿,编辑可将编辑部为提升期刊水平做出的努力以及期刊取得的进展告知审稿专家。有编辑提出可以实行学术期刊职业审稿人制度,切实明确审稿人的责权利,这不失为值得尝试的创新之举。评选优秀审稿人,并刊登名录、寄送期刊、颁发证书或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也是提高审稿专家积极性的好方法。
6制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审稿单
详略得当的选项式审稿单有利于节省专家审稿时间、保证审稿质量。制定审稿单时,要重点关注创新性、科学性、综合意见等研判论文学术水平方面的意见,而对于格式标准化和参考文献等编辑可以审定的内容可予以适当删减,以减轻专家审稿负担。同时,向审稿专家提供期刊及审稿相关信息有助于专家对期刊定位及稿件水平的把握;对于初次审理本刊稿件的年轻审者,可提供一两篇优秀审稿意见供参考,让他们尽快熟悉审稿要求。
7谨慎使用、切实审核推荐的审稿人
虽然投稿时邀请作者推荐审稿人是国内外科技期刊为提高审稿效率、快速寻找“小同行”专家而采用的通行办法,但是为了避免少数人钻空子编造审稿人,编辑需要谨慎使用推荐的审稿人并控制比例:论文研究方向比较偏或者审稿人没有及时审回时,可使用推荐的审稿人,但最多使用1位推荐的审稿人,以保证审稿的公正性。同时,认真审核作者推荐的审稿人的信息:首先在期刊专家库中查找推荐的审稿人,如果确有其人且研究方向吻合,那么可以使用推荐的审稿人;如果专家库中查无此人,需要通过学校或科研机构的官网核实审稿专家的邮箱及学科方向;此外还可以通过ORCID等平台,核查推荐审稿人的相关信息。推荐审稿人的审稿意见如果全是溢美之词,毫无建设性意见,或者直接同意发表,编辑部在做出稿件处理决策时应适当降低此审稿意见的权重甚至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