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发展,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环境也在不断进化,编辑工作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编辑人员面临的生存和竞争压力在不断加剧,这些都对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与编辑人员的专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编辑工作的技术保障力度不足
日前,数字出版己深入到出版事业的各个方面,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虽然已经有不少出版单位在实施,但总体还处于探索和改进阶段,大部分学术期刊的出版单位都选择了最简单的第三方技术支持。最常见的就是各大期刊数据库的使用,出版单位将出版内容交给第三方全权负责进行数字出版。出版单位自身并不具备单独进行数字出版的技术手段,编辑在数字化出版过程中得到的工作指导、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条件保障极其有限,致使其在数字化出版中发挥得作用非常有限,角色定位逐步边缘化。很多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过多依赖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超星域出版”等第三方平台,对学术期刊出版后传播和使用的参与度不高,汁致无法精确了解读者的学术需求、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出版单位针对数字出版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供应明显不足,能够拥有独立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微信公众号的也只是少数,为编辑人员提供的编辑排版软件和信息处理技术也无法满足数字出版的要求,这是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进程中的瓶颈,制约着数字出版的发展。
(二)编辑数字化出版技能有待提高
对于许多从事编辑工作十年以 l :的资深编辑来说,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很多都无法满足数字出版的需要,其优质的编校能力很难在数字出版得到最大化的体现。编辑的主要工作仍然只停留在文字处理阶段,至于前期的采编系统使用和后期的数字化加工和传播,编辑的身影就不断淡化二很多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只是简单地将原本刊载在纸媒的内容放到互联网上供读者阅读和下载至于如何把出版物制作得更加精美,更符合读者的审美观和阅读习惯,更有利于学术成果的快速传播,很多编辑往往束手无策,甚至从没思考够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编辑对数字出版的认识不足,只看到了数字出版对纸媒带来的巨大挑战,没有发现其给学术期刊发展带来的机遇;另一方面是编辑自身信息技术的不足限制了其在数字出版中发挥的作用,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只能“有心无力”。大多数编辑对数字出版中的新媒体技术、版权保护技术、自动化排版技术、信息化传播技术等技能的认识不足,无法将其运用到日常的编辑工作中,利用新技术实现数字出版,突破传播瓶颈也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三)数字出版中编辑参与度不足
现阶段,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基本都通过第三方进行,借助外部的技术和人力进行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编辑在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中参与度不高,很多时候仅停留在文字加工层面,长此以往,尽管学术期刊已经进行数字出版,但编辑对数字出版的了解和掌握仍然相当落后,受制于外部因索,无法独立自主地进行数字出版,最终将影响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进程在数字出版过程中,文字加工只是其中的一个流程,出版物版式设计、多媒体信息制作、数字平台、读者阅读情况反馈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编辑的参与。只有亲身参与到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刁‘能体验到数字出版的实际效果,在实践中提高数字出版技能,改进出版流程,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