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类科技期刊事后审读实践
环境保护部期刊管理部门自2011年起就组织专家对其所主管的17本期刊开展专家审读工作,采取分类审读与集中审读相结合的审读方式,在确保每个专家组既有精通环境领域知识的专家又有丰富编辑出版经验的专家的基础上,对部属期刊进行审查、评价和指导。审读专家除了审查期刊的报道方向、政治性、编校质量以外,还针对不同期刊的特色,指导期刊关注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报道,以充分发挥环境科技期刊宣传、报道和导向作用,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
2审读过程中发现的主要编校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期刊版式、格式及著录方面的问题
期刊版式、格式及著录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①同级标题转行格式不统一。②信息类的补白文未体现在目次上,不符合“目次表应标示当期登载的论文、评论、图片、通讯、消息以及补白和更正等的题名、责任者、所在页的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GB/T,13417—2009期刊目次表)的要求。③正文中的数值与表中不符。④英文作者姓名、单位不完整,未与中文一一对应。⑤图背题,每幅插图应随文编排,出现插图位置不够的情况时,可调整图序或者调整文字、版面加以解决。⑥对于涉及国界和省界的地图未完全按照相关要求标注图的合法来源、国家测绘局的审图号。
2.2编辑加工标准化、规范化问题
稿件编辑加工标准规范化问题主要包括(括号内为正确的表达):①使用已废弃的非法定单位,如亩(换算为m2或hm2)、kDa(ku)等。未按规定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而错误地使用了中文符号,如吨(t)、立方米(m3)、平方公里(km2)、千克(kg)、升(L)、海里(nmile)、天(d)等。对单位符号进行了不应有的修饰,如1.0,ng/g(土干重),其中的“土干重”不应放在单位中,且应把“土干重”改为“土干质量”。校对中遗漏的问题,如“gm/L”。单位符号大小错误,如ml、µl(mL、µL)。②公式中矩阵及矩阵符号的排法不规范,排版版式不统一。③坐标轴标值分布不均。要防止选用不规整的标值,可采取相应地移动标值线来使其规整化[6]。函数曲线图的画面覆盖率欠合理,函数曲线的画面覆盖率要适中,遇到覆盖情况不对称或不相称时,应视情况改变坐标原点的取法。④国外机构名称表述不一致,在同一期刊物内出现了美国环境署、美国环保局、美国环境保护局、美国EPA等多种表达。文字和化合物名称表达欠规范,如二(二英)、粘土(黏土)、苯并(a)芘(苯并[a]芘)等,以及应注意“制订”“制定”的区别使用。⑤在英摘中出现中文符号,如“—”“~”(-)。数值千分不应与中文一样加空格,而应使用“,”分隔。⑥数值范围的词头不能省,如“2,000~3,000万元”的正确表达为“2,000万~3,000万元”。数值的幂指数格式表达不一致,同一篇文章出现3.2E-07和3.0×10-7两种不同方式的表达。⑦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错误较多,应严格执行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
2.3编校错误产生原因分析
笔者所审读的期刊,期刊出版单位领导比较重视,编辑部对于专家审读意见基本能够正确处理,期刊质量正在逐年提升。但是,由于编辑部缺乏真正的领头人,缺少互校、统稿环节,再加上编辑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的效果不理想,编辑业务水平仍有待提高,并因此导致同类型的编校错误反复出现。此外,由于各期责任编辑各自为政,导致全年期刊格式不够一致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期刊总体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对于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建议
①制订完善的编辑工作制度。完善的审读标准可以更好地提高审读效率,确保期刊质量。②加强编辑部的业务学习与交流。③精心编辑加工稿件。编辑是科技期刊生产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他不仅是期刊稿件的组织者,也是科技知识的创造者。因此,在稿件的编辑加工过程中,责任编辑应充分发挥“创造者”的功能。④重视编辑互校环节,进一步完善稿件的编辑加工。⑤使用好工具书。遇到不清楚或不懂的问题时,责任编辑应优先查阅手边的工具书。⑥加强积累。编辑应做好笔记并经常拿出来翻阅。做好工作记录、经常总结、反复记忆是提升编辑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⑦珍惜并利用好责任编辑每年72学时的培训机会。在培训期间,责任编辑除了认真听课以外,还可以多与同行间交流,取长补短。
期刊出版审读是《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明确要求,是期刊管理部门对期刊的精细化管理、监督、指导,促进期刊出版质量的提高。通过审读专家的指导,使出版物更加规范,并防止重大问题的发生。编辑部在编辑成长的过程中肩负着指导、培养、把关的责任,提升编辑业务水平与提升期刊总体质量密不可分,因此,应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编辑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把期刊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