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话语是一个国家学术研究质量、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关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问题,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积极作用。因为学术期刊“不仅是学术积累和学术探讨的平台,也承担着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建构和现实决策的使命”。学术期刊是学术话语的集散地,承载着研究者的思想理念,具有学术风向标的作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离不开社科学术期刊的引导与参与。社科学术期刊唯有坚持学术精进与价值坚守的辩证统一;坚持立论述学、建言献策,以及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治理,在价值引领中推动中国学术创新,从社会实践中提炼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理念,才能真正发挥学术期刊的导向与引领作用。本文立足于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围绕社科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关系,从实践、理论、方法、价值层面思考社科期刊实现学术话语中国化的逻辑指归,探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路径。
一、本体指归:以中国社会实践为研究对象
本体是对学科研究对象的本质性界定,决定了该学科的研究诉求与研究方法。学术话语的本体论是学术研究的本源问题,是学术研究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学术话语“代表了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并且具有主体性和建构性的功能”。探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搞清楚中国学术话语的本源问题。中国学术话语的本源是什么呢?是中国的社会实践和时代生活。“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既明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指明了中国特色学术话语建构的着力点,又对中国学术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术话语创新需要话语内容的创新。期刊发展唯有紧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社会历史语境,才能在范畴结构、话语体系和理论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才能发现中国当代社会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深化对中国当代问题的认知。根据实践成果修正理论,真实生动地阐释学术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国学术话语的理论表达,必须从时代出发。社科期刊发展“要以国家需求为动力,定位于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为国家发展提供研究成果、解决方案、学理支撑、智库资源,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当前的学术研究正处在思想创新和方法创新的关键时期,社科“学术期刊要坚持让思想引领学术,发挥学术期刊的功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中国的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二、理论指归:提炼中国学术概念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就要求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摆脱长期以来对西方学术的“学徒状态”,形成自我主张。这意味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经历文化结合的锻炼,使自己成为能思者和批判者,还意味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现实之中,努力总结中国经验、解答中国问题、发展中国道路。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实质上是一个“破”与“立”的辩证统一过程。社科学术期刊必须做出以下努力。首先,改变学术期刊的“他塑”形象,这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前提。中国当代的学术理论大多是西方舶来,属于“他者”学术体系。其理论框架、概念体系、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多受西方的影响。突破“西式”教条主义是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思想前提。其次,形成学术期刊的“自塑”形象,发表具有中国学术话语理论观点的论文。只有确立中国学术概念的“元语言”功能,制定中国学术话语的语言解释方式和运作逻辑,才能增强中国学术话语的内生性,实现中国学术话语的自主性。自觉的理论传播是树立理论自信的根本路径。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期刊要使学术发展与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社会提供中国理念、主张和方案。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科学化、时代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使之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效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国际话语权”。
三、方法指归:坚持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辩证统一
只有把握坚持、发展和创新的辩证统一,通过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进行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探索,才能够实现具有原创性和时代性的创新,才能实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层次的新飞跃,实现“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的愿景。首先,要古为今用。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学术创新的基础。“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文化分不开,不能摆脱传统文化之网。”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它们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社科学术期刊应该依托自己的学术阵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之焕发新的活力,使之成为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活水源头。其次,要洋为中用。学术话语构建与创新必须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需要各学科研究者在准确掌握西方学术体系的理论框架、概念与实质的基础上,在辨识与摈弃其隐含的意识形态偏见与歧视性成分之后,合理吸收其科学成分与内容,形成能对接国际学术范式的中国学科概念及体系,社科学术期刊要发表这些兼容中西理论的学术观点。再次,进行民族与世界的对话。“民族性是保障生存的前提,世界性是生存继续有序发展的条件。只有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补充、相互联系,民族的存在才有望走向世界,世界的发展才有望带动民族的自身特色。摆正这两者的关系对于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无疑具有国家意识形态阵地的属性和职能,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其都必须肩负起坚守国家意识形态阵地的政治使命。”为此,社科学术期刊应增强政治定力。坚守意识形态的底线思维,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的新模式下,实现“洋为中用”和“中为洋用”,彰显中国“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情怀。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呈现有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技艺的优秀论文,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
四、价值指归: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学术文本的背后其实都隐含着意识形态的选择,“具有深层的意义赋予、抽象演绎与价值判断等功能”,并且在抽象地表达着某种价值选择。价值中立不是学术话语的内在要求,学术期刊的价值判断与价值认同影响我国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乃至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和制度优势决定了中国学术期刊必须坚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期刊的学术把关也包括价值认同的鉴别,学术话语的价值认同传播应包括学术价值认同、道德价值认同,以及国家共同体的政治价值认同。首先,社科学术期刊要极力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在认同和共识中凸显。要用阵地意识规范和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讨论。期刊要正确处理好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导向之间的关系。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和平台,既要在学术研究中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学术争论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自觉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其次,社科学术期刊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的关系。选稿与发文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总之,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必须正确处理学术话语体系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张力关系,如普遍与特殊、规律与价值、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学术与政治、学术与道德等。国际学术话语权的争夺最后要落脚于学术期刊这块阵地,社科期刊要肩负起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发挥学术话语复兴者、引导者的作用;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而上解读,凝练对中国历史选择和历史道路的文化表达;社科学术期刊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明确助推原创的崇高价值取向;应当充分发挥编辑工作的主体作用和编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助推原创”的旗帜下,变被动角色为主动角色,努力使刊物成为原创性学术成果的助推器、原创性学术精神的催化剂、原创性学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切实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生成和建构保驾护航,实现学术期刊的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