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互联网融合发展下的学术期刊转型

时间:2022-09-30 02:38:51

一、新媒体发展下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跃改变了社会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拓展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学术期刊行业带来了极大挑战。首先,学术期刊发行周期长、目标受众狭窄。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基本可以分为综合性社科期刊、专业性人文期刊和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这些学术期刊一般都会有自身的定位,设定特别的学科和研究领域,主要展示该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容大多为原创论文或是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在新媒体尚未发展起来的阶段,学术期刊可以说是研究学者发表观点和研究成果、提供学者信息并进行学术成果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性,订阅学术期刊的读者是该领域的学者或者有研究意向、感兴趣的人员。同时,月刊甚至双月刊的发行周期相对较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期刊的普及性和影响力。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许多学者不再将高校学报、学术期刊作为智力研究成果唯一或者第一的发表途径。考虑到信息的时效性,微信订阅号、长微博等新媒体的影响力远远高于传统学术期刊,逐渐成为学术成果的重要渠道,这对传统学术期刊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其次,新媒体的高效传播和互联网学术化的传播对学术期刊提出了巨大挑战。传统的纸质学术期刊拥有深度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但是受限于纸质传媒,学术期刊的投稿人与订阅人之间无法实现实时交互,学术观点的传播速度受到很大的限制。与此同时,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阅读成为社会大众接收新观点、开拓新视野的新阅读方式。许多学术知识也不再是以传统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来展现,而是通过更为大众化的展现形式走入大众。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研究学者会选择将互联网作为其学术研究成果的首要平台。同时,这些研究学者在互联网和新媒体上最新的学术成果,可以更快地了解大众对其的评价,实现者与阅读者间的实时互动,更有利于学术观点的碰撞和交流。再者,传统学术期刊由于定位的严肃性和学术的权威性,发表的内容一般以文字为主,图表或者图片为辅,加以实验性数据论证,展现方式较为刻板,对阅读者具有一定的门槛要求。新媒体传播则不然,新媒体的传播除了文字,往往辅以图片、视频,甚至音频,文章可以直接提供相关链接。阅读者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存有疑惑,可以通过其他链接进行辅助阅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术论文的要点。这也是传统学术期刊应加速与新媒体融合的原因之一。尽管学术期刊受到互联网发展和新媒体传播的挑战,但是学术期刊自身也同样具备优势,比如,学术期刊更为专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促进学术期刊转型成为重要课题。

二、学术期刊的转型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作为展现最新学术成果重要窗口的学术期刊,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技术提升传播影响力,成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与中国知网合作的刊网融合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为传统纸质学术期刊提供了发展的新平台。传统学术期刊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加快向数字化期刊转型,探索出刊网融合的发展模式,比如,与中国知网、万方等大型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合作。《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的编辑学会理事长朱邦芬院士曾经指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远滞后于国内科研水平的进步,刊网融合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让我国成为世纪科技出版大国和强国成为可能”。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各学术期刊依旧要秉承内容为主的原则,但是传统学术期刊由于自身的定位和资源限制,信息化、数据化人才缺失明显,即便有了相应的数字化生产,也仅是做到将纸质的传统学术期刊变为电子化版本和数字化信息,仍然不具备成熟的生产、传播、发行和服务用户的功能,更不要谈从期刊数字化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用以持续性发展。传统学术期刊通过与大型知识数据库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库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已有的市场占有率,既实现了刊物的数字化,也实现了期刊数字化的出版与网络传播,降低了学术期刊自身网络运营、技术管理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成本,可以说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这种合作还有利于学术期刊从自身不熟悉的数字化、传播发展等业务中脱离出来,以更加集中的精力从事内容生产,以更加优秀的内容与渠道平台进行合作,为自身争取更多的主动权、话语权和实际效益,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效果。可以说,刊网融合是传统学术期刊走向转型、顺应新媒体时代的第一步。以中国知网为例,中国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该平台经过多年努力和自主开发,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集合了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等多种数据库。知网作为集合众多学术内容的平台,为广大读者提供分门别类的专业学术期刊内容,通过购买会员、付费下载等方式,一方面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可以分享的学术文章和作品,另一方面也保护了相应的知识产权,为整个社会付费阅读、付费获取提供有效途径,通过关键字、篇名和杂志名称等多种方式的检索,有利于用户准确找到所需要的专业学术文章。传统的学术期刊通过与中国知网这样的数据库平台合作,可以快速有效地传播期刊的学术内容。读者在下载内容的同时,加深了对传统学术期刊的印象,有利于期刊纸质化和电子化的发展。

2.利用官微新媒体的推广模式

与一般期刊相比,学术期刊具有理论深度和专业的受众人群,但是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上,学术期刊可以借鉴一般期刊的传播经验,扩大自身影响力。以《中国国家地理》期刊为例,《博物》期刊的阅读群体主要是青少年,内容涉猎广泛,是《中国国家地理》的青春版,包括生物、历史和天文等多个领域的自然人文知识,在该年龄层次的刊物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趣味性。为了顺应新媒体发展,2009年,《博物》正式加入微博,创立《博物》官方微博,提出“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的口号。截至2018年4月,《博物》官微已经近万条微博,拥有粉丝关注量860多万,在微博评选的媒体势力榜上多次蝉联期刊月榜的第一位。分析《博物》官微的内容及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其正是充分利用了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内容多样和交互频繁实时的特性,准确把握了受众的爱好,突出了自身优势。《博物》官微日常的内容以常见的动植物知识为切入点,语言生动易懂,配有图文说明,受众面广。除了日常知识的科普,《博物》还会通过这种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方式,传递学理性较强的内容,让科普更为有趣,并贴近生活。得益于微博账户之间的@提醒功能,《博物》新浪账号也成为期刊与读者互动、双向交流的平台,受众不再是单方面信息的接收者,可以随时发问并向外传播,成为信息的再次传播者。比如,在科普的过程中,《博物》发现有很多读者会对戴胜、夹竹桃天蛾幼虫和白额高脚蛛等主题提出很多重复性的疑问。编辑首先对各种问题进行耐心解释,后来就写了一篇专门的科普文章用来详细讲述这几种生物的相关知识。这也是新媒体相比传统学术期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即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期刊编辑改变过去以学者为中心、以期刊主题为中心的采编出版模式。同时,在新媒体的宣传渠道上,文字不再是唯一的传播符号,图片、音频、视频和其他补充链接等方式都可以根据需要出现在文章中。新媒体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个信息中,使学术性较强的内容具有更多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透过一般期刊的新媒体应用方式,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学术期刊也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APP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渠道,在使用基础的文字、图片等元素外,通过视频、超链接和H5技术等要素,对最新的学术研究、理论成果等内容进行更加生动的展现和更加活泼的解说,有利于内容的进一步传播。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新浪官方微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为例,该数据库以“公益、开放、协同、权威”为原则,定期更新趣味性文章,同时还会附带提供很多超链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背景理解。虽然目前我国传统的学术期刊还没有非常成熟的新媒体传播经验,但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学术期刊应搭建新媒体平台,在明确自身定位和目标受众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在学术领域内的积累优势,找到能够将自身优势和传播途径优势相结合的方式,以推动学术期刊的学术内容向外更广泛、更生动地传播。

3.线上线下融合,打造专业领域的学术内容平台

传统纸质学术期刊从策划选题、采编组稿、收稿选稿、校对到发行、反馈等均需一定时间,周期较长,作者的成果无法在第一时间发表,无法及时与同行就学术主题进行交流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发展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更便于打造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以中国光学期刊网为例,《中国激光》作为行业内比较著名的学术期刊,在2004年牵头创建了中国光学期刊网。这个平台包括国内超过50家学术期刊,以“共享资源、共享经验、抱团取暖、做大做强”为宗旨,致力于推动光学期刊的发展和光学知识的传播。该平台集合了国内光学期刊方面最为权威的数据,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最新实验数据的发表速度比其他任何平台都快,而且光学期刊网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实现了学术信息的一次制作、多次,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通过二次挖掘实现人性化的设计。无论是学者,还是期刊的线上订阅者,都可以选择阅读纸质期刊或者登录期刊进行电子化阅读,不仅方便使用者在电脑上浏览、使用,而且还能使用户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自由阅读。中国光学期刊网这个平台上设有“作家中心”“专家中心”“特色专题”等专栏,发表的论文除了显示详细信息,还在文章下端加有补充资料的相关链接,便于读者进行深度检索和阅读,同时,还设有光电社区、行业培训和最新资讯等平台供交流,读者可以通过扫描页面的二维码来关注公众号,对信息资讯进行再次浏览和检索。目前,该平台是光学专业最大的文献浏览、学术交流和资料下载平台,在行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在学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传统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不仅是纸质内容的电子化,而且是一种出版方式的转变,是从理念到形式、从内容到互动的全过程转变。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获取信息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普遍的习惯。传统学术期刊只有紧跟时代趋势,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才能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首先,传统学术期刊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深刻意识到新媒体时代下用户需求为主的原则,将重点放在满足读者、社会和时展的需求上,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学术内容,为社会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学术内容。其次,传统学术期刊要实现产品转型,改变以往明确的采编理念缺乏和材料采编随意的现象,明确期刊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定位和核心优势,关注最新学术作品、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努力为读者提供一整套成体系的内容,强化新媒体时代下学术期刊的学术权威地位。最后,传统学术期刊要实现结构转型,不断增强期刊的市场竞争力,为读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服务,通过新媒体不断宣传和树立期刊学术形象,培育自身品牌,推动学术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媒体时代下数字期刊与纸质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