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客观因素引起的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
考核指标的压力、学术周期太长这些影响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不受作者主观意识的控制。学术论文需要同行评议,考察论文研究内容是否具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或者是否能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或技术上的支撑;只有通过了同行评议的论文才能得以公开发表。因此,将作为高校研究生和博士生毕业,以及科研单位项目结题的考核指标之一,是科学合理的;但本科生阶段绝大部分是理论基础的学习,尚未开展科学研究,写出来的学术论文一般不能通过同行评议,建议不要将作为本科生毕业的考核指标。近十年来尽管各期刊社为了缩短周期,纷纷将季刊改为了双月刊,将双月刊改为了月刊,但的数量迅猛增加,以致于平均每期的篇数比十年前平均每期的篇数翻了好几番。等待发表的论文增多导致周期过长的问题仍未解决。而有些作者论文一投稿,就希望尽快发表。2015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网络版定名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以网络期刊方式正式出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的每篇论文均标注国际DOI号,均被认为是正式出版,其论文作者可以从“中国知网”下载或打印“网络首发”证书,提交给人事、科研管理等单位作为论文正式发表的依据。因此,期刊社可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CAJ-N网络首发学术期刊合作出版协议》,论文一旦通过同行评议被录用就立马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上正式发表,这样大大缩短了的周期,既可解决作者急于的问题,又可避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现象。
2关于主观因素引起的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
学术道德的缺失、评议专家的态度、研究程度的局限性、人情的影响、权威学者名誉的滥用、急功近利的心态这些影响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因素属于主观因素,是意识形态的范畴。为防治主观因素引起的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一方面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注重思想上的教育和熏陶,利用单位网站宣传学术不端行为的恶劣影响,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定或执行具体的措施,预防和惩治学术腐败行为,守住科研底线。
2.1建立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制
2016年9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该《办法》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与预防、受理与调查、认定与处理、复核与监督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办法规定对于轻微的学术示范行为,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于构成学术不端行为的,要坚决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什么情况属于轻微的学术失范,什么情况属于学术不端,往往以论文复制比来衡量。对于不同专业的论文或同一专业不同性质的论文会有不同的界定标准。对于管理类的软科学论文和综述性论文来说,界定为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复制比会相对要高些。尽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的形式了该《办法》,但高校学术腐败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因此教育部还要针对该《办法》加强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力度。科研机构和其他单位也可参照该《办法》和《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建立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制。对具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进行通报批评;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了取消申请资格;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辞退或解聘;警告、记过以及降低岗位等级等。编辑在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方面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送审的专家不熟悉论文所属的专业领域,在与作者的交流中发现买卖、面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现象不给作者提出批评和警告等等,也是工作失职的表现。期刊社应将这行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纳入考核编辑的指标。
2.2利用学术不端平台的检测功能
对于期刊编辑来说,发现学术不端论文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利用学术不端平台的检测功能。一般来说,期刊论文初筛时,期刊社会有专人负责利用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对论文进行复制比的初检,对于复制比达到一定比例的论文进行退稿处理,对于复制比低于一定比例的论文进入初审或外审流程。其实通过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检查的复制比还不能完全反映论文抄袭的实际情况,作者有可能抄袭了文献的内容,但通过修改抄袭内容的文字表达和逻辑顺序,让软件无法检测。编辑在利用学术不端平台对论文进行复制比检测时,要结合自身对学科领域研究的了解,不断提高对论文学术水平的甄别能力。文献分析了论文在复制比初检后还会发生学术不端的种种原因,如:①同一作者在同一时间段将同一专题成果拆分发表;②同一时间段出现多篇不同作者排序的论文,这些论文具有学术继承性,研究数据和结论容易出现内容复制;③一稿多投,重复发表;④稿件修改过程中出现学术不端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在论文刊发前利用学术不端平台对论文的复制比进行复检,对复检出有学术不端的论文进行撤稿。
2.3制定期刊界防治学术不端的惩治办法
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现象愈演愈烈,这与各期刊社没有形成合力制定强有力的防治学术不端的惩治办法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期刊社对处理学术不端论文的常规方法有:退稿、撤稿、说服教育、温馨提示等。例如《长江科学院院报》在投稿须知中约定本刊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不同文种重复投稿,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稿件将按退稿处理,并将通知作者单位及相关领域有关期刊,作者本人的稿件今后将不被录用;在作者修改编辑稿时提醒注意避免文字重复率过高以及一稿多投的现象,如期刊社发现有此现象将对论文进行撤稿处理,以免影响学术声誉。目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仅限于本期刊社,对缺失学术道德的作者来说还不够有威慑力,建议各专业领域期刊界建立惩治学术不端的公共平台,公布学术不端作者姓名和单位。
2.4完善法律治理学术不端的体系
当道德诚信、部门规章制度、学术不端检测工具不能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时,必须及时完善法律治理学术不端的体系。目前,在规制学术不端行为方面属于法律层面的文件不多,主要有:2003年国务院通过的《国家科学技术条例》;2006年科学技术部颁布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200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而前文提到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和《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制度,立法层级不高,且有很多倡导性的条款或规定,法律效力不高。在规制学术不端行为方面,不同法律文件和不同规章制度对学术不端的认定和惩处办法和力度会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废除旧的法律文件和规章制度,在国家层面,以已经制定的法律文件和规章制度为基础,征集各部门和期刊社的意见,统一立法,构建和完善多元化治理学术不端的法律体系。
通过分析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思考对应的防治措施,并考虑到防治措施在编辑部的的可操作性,《长江科学院院报》采取了如下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措施:1)初筛时进行检查。利用CNKI学术不端平台的检测功能,按照不同类型的论文确定退稿论文的复制比。2)编辑时进行检查。专业编辑在对论文进行正式编辑前,通过数字出版平台检查是否有重复发表的现象。3)论文修改时进行提示。在作者修改论文时,编辑部会提示作者避免文字重复率过高以及一稿多投的现象,如有此现象请作者务必告知编辑部进行撤稿,以免影响作者学术声誉。4)在与作者沟通时进行提示。在与作者沟通论文中的疑难问题时,如发现真正撰写论文的作者并非署名作者,有的嫌疑,编辑部会及时警告,并要求更换作者姓名,否则作退稿处理。5)发表时进行检查。如果刊发的论文被CNKI数字出版平台通告为严重疑似学术不端论文,该文将从CNKI数字出版平台撤稿。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其发展趋势和更科学的防治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