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期刊参考文献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10-16 10:39:02

1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传播和交流的重要体现。参考文献著录的正确性反映作者及其所写科技论文的学术水平;在科技论文编校过程中,参考文献的核查往往耗费编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期刊而言,参考文献著录的质量能够体现期刊自身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参考文献著录应得到科技论文作者和科技期刊编辑以及其他相关科技人员的足够重视。参考文献引用主要出现在科技论文的第一部分,即“研究背景”章节,除此之外就是出现在“讨论”部分居多。作者在准备撰写科技论文时,必须搜集并仔细阅读与自己论文研究方向相关的大量文献。通过阅读,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注意与自己论文密切相关的文献,避免作者闭门造车。如果说撰写一篇科技论文是所谓的“低头拉车”,那么阅读文献便是“抬头看路”。只有“抬头看路”,才能避免自己跑偏方向甚至走入“死胡同”。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正确地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读者快速准确地检索到相关文献,才能进一步获取读者关注的信息。如果著录不清楚,缺失重要信息,或者著录了错误的信息,读者对感兴趣的文献检索起来便会费时费力,甚至可能检索不到想要的文献,还会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就错失了一次很好的学术传播的机会,达不到相互交流的作用。总而言之,作为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应该得到作者、编者和读者的关注和重视,正确地著录参考文献对作者、读者、期刊甚至整个科学技术学界都有着积极的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近年的工作当中发现,相当多的作者在撰写科技论文时并没有认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和价值,因此对待参考文献往往采取随意的态度,错误信息比比皆是;此外,作者大多数不熟悉参考文献著录的规则和要求,导致各类型参考文献著录时格式、信息不正确。有些编辑也未对参考文献著录引起重视,往往作者来稿著录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编校时只是对明显错误的地方进行改正,未对所有文献进行仔细核查。表面上看格式正确的文献,往往存在更严重的错误,比如作者名不全甚至作者姓名错字、题名错字漏字、英文作者名期刊名多字母少字母等等,对待这些错误,更是需要编辑从中把关,靠平时积累的职业经验很难全部发现其中的错误,编辑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细致的工作作风仔细核查,有疑难的地方还需要多与作者沟通在共同努力下才能解决问题。著录规则和要求并不能够覆盖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作者和编辑在著录和核查时也会存在找不到依据的情况,规则的不全面、不清晰也是参考文献著录错误的重要原因。笔者对工作当中遇到的参考文献类型为图书时著录错误的情况进行总结,提醒作者和编辑对同样的问题进行修正,以期对科技论文作者、期刊编辑同行以及其他科技人员有所帮助和启示,共同努力使参考文献这个所谓的“重灾区”减灾脱灾。

2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类型为图书时,著录格式如下: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2.1主要责任者

按照图书出版的相关规定,图书的封面必须有图书的主要责任者、题名和出版者。但是,查阅过大量图书封面之后发现,图书的主要责任者和题名有时候直观看起来不甚明了。图书主要责任者姓名后面往往有多种编著信息形式,如“XXX编”“XXX著”“XXX编著”“XXX著XXX译”“XXX著XXX编”,因此著录主要责任者较容易出现错误。对于“XXX编”“XXX著”“XXX编著”或者姓名后面没有添加编著的情况,只需要如实著录姓名为主要责任者即可。对于“XXX著XXX译”的情况,大多期刊将“著”之前的姓名著录为主要责任者,将“译”前面的姓名视作其他责任者著录在题名及文献类型后面。而对于“XXX著XXX编”的情况,往往只著录“著”之前的姓名为主要责任者,省略了编者信息。同时有著者和译者时,我们认为译者对于译作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没有译者的辛勤工作就没有译作的出版,不同的译者往往有不同版本的译作,译者为各国文化交流传播做出巨大贡献,因此译者是一项很重要的信息,必须将译者姓名著录在参考文献中。对于同时有著者和编者时,一般认为著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不能一以概之。我们知道,实际存在编者和著者对著作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的情况,尤其是著名出版家经常在著作从着笔到修订、从出版到发行等环节中扮演中心角色,为了体现编者的贡献,笔者认为在不出错的前提下,可以著录编者为其他责任者。著录信息更全面,更有利于读者从中获取信息以及方便进一步检索。规则规定,主要责任者多于三个时,只著录前三个,后加“,等”。图书的主要责任者经常出现是机构的情况,且也会出现多于三个机构(如下文讲到的示例二),此时是著录全部机构还是著录前三个机构,加“,等”?笔者认为此时应参考主要责任者为姓名的情况著录,规则并没有指定主要责任者是姓名还是机构,我们默认所有类型责任者作相同考虑,多于三个时一律只著录前三个,后加“,等”(见下文示例二的著录格式)。

2.2题名

对于图书题名,也存在不明了的情况。邱殿明等[1]总结了图书题名著录不规范的原因,图书出版时,为了吸引人达到更佳的宣传效果以及版面显示的需要,封面题名经常设计成多行且每行不同字体、不同字号,有时还出现版本信息、分册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识别题名带来了困难。下面举两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为2016执业资格考试丛书《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封面,题名显然不存在争议,为《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但这是一套丛书,题名下方显示的有分册信息和版本信息,那么,这两项在参考文献著录时应如何处理呢?按照标准规定,版本项著录在题名后面,省略“第”字,直接著录阿拉伯数字版本,第1版不著录版本项,那么此丛书版本项应在题名后著录为“4版”。分册信息有以下3种处理方式:示例一:1)不著录;2)著录为题名的组成部分,如“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上册)[M]”;3)著录为其他题名,如“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上册[M]”;4)参考版本项著录方式,如“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M].上册.4版.”方式1)显然不可取,读者若对此文献感兴趣,检索之后发现丛书有上册、中册、下册,并不知道该阅读哪一册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清晰明确和利于检索、方便交流方面来考虑,此处理方式不合理。其他3种方式都满足以上需要,但方式4)目前还很少看到著录成这样,我们认为“上册”应该是属于题名或者其他题名,因此不应著录成第4)种方式。方式2)和方式3)的区别在于认定“册”是属于题名还是其他题名。王祥国和郭伟认为著录参考文献应遵循保持原貌原则,应用到此处,应将“册”著录为题名的一部分,即方式2)。陈浩元等[4]认为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卷次、册次等均属于其他题名,应按照方式3)著录。笔者认为方式2)和方式3)都不能称之为错,处理时体例格式统一即可。具体的著录格式(以上册为例)分别如下:兰定筠.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上册)[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兰定筠.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上册[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示例二:直观上看题名似为“《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年版)实施指南”。这种题名分为多行的情况,著录时需要判别哪些属于题名。此例中,不难判断“《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均属于题名。著录时有一个疑问,“2016年版”是指《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还是指《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从“2016年版”的位置位于“《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实施指南”中间来初步判断,“2016年版”应指《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之后,笔者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年出版了《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其封面如图3所示。至此我们便确定了“2016年版”应指《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这里“2016年版”位于题名中间位置,因此必须将其作为题名的一部分著录,具体著录格式如下: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长江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等.《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年版)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以“年”为版次的区分时,认为其为题名或者其他题名,而不是将其等同于数字版次,因此不著录在题名后面。那么,对于图3作为参考文献,按照上面的讨论,著录时则有两种方式,分别为:《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编制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年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编制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年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2.3引文页码

针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2015年新国标,即《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5]。新国标将参考文献划分为阅读型文献和引用型文献,并规定引用型文献必须著录引文所在的页码[4,6]。笔者认为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图书的总页码、总字数通常都非常多,不著录引用文字的具体页码,读者查找起来非常费时费力,甚至没办法准确找到所用的引文。但是,当参考文献类型为图书时,著录引文页码这一要求实现起来具有一定困难,大多数期刊目前也没有做到这一要求,相比之下,缺失图书文献的引文页码比著录了引文页码的情况还要多。对于图书引文页码,一般也是采取作者原稿的做法,作者著录就有,作者不著录编辑也不作要求。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有悖于科技期刊的价值和发展,应遵循新国标的要求,严格执行引用型文献必须著录引文所在的页码。

3注重沟通与核查,避免错误

3.1平时多积累,保持职业敏感

作为编辑,平时应多阅读与参考文献著录相关的文献,看看同行对于有争议的著录方式都是怎样处理的,编辑也需要“抬头看路”。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示例记录下来,平时多积累典型示例,有助于以后处理同样的情况。对于一些简单错误,编辑要保持职业敏感,一眼识别。如笔者见到如下著录格式:俊杰.地基处理技术[M].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示例(1)冯志军,郭潇,张玉峰,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场地布置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示例(2)出于一名编辑的职业敏感性,示例1)中主要责任者有误,中国姓氏中应该没有“俊”姓,且“俊杰”二字是一个常见的名字。经查阅,主要责任者“俊杰”著录有误,应为“郑俊杰”。示例2)中“•”在图书题名中也很少见但也不是完全能用,此处“•”明显影响整个题名的语义顺畅,检索之后发现“•”应删去,题名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场地布置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3.2与作者沟通,勤于核查原文

参考文献著录完全正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者和编辑要共同付出时间和精力。与核查科技论文科学性、学术性问题相比,参考文献部分是最应该而且能够实现著录正确性的。作者和编辑都应该对参考文献的重要性、沟通交流和传播共享作用有深刻认识,从态度上杜绝随意对待参考文献。编辑编校稿件时,应以合理的方式提醒作者并引导作者注意核查自己选用的参考文献。编辑自身还应利用多种文献检索工具一一查阅稿件的参考文献,但是不能完全信任检索工具给出的检索信息,如百度学术检索出的信息经常有误。核查原文是避免著录错误最有效的方式,作者和编辑都要勤于核查文献原文。但是,参考文献为图书时,一般检索不到图书全文,遇到引文页码缺失的情况,编辑要积极要求作者补充,不厌其烦地耐心与作者沟通,作者通常阅读过其所引用的图书,应该能够给出引文页码。当然,也有作者借鉴其他文献的引用情况,并没有阅读过此图书,如果给不出引文页码,建议作者用其他文献替换,或者直接删除此图书文献。作者、读者、编辑、期刊都应重视参考文献信息著录,共同努力将参考文献信息著录正确、完整。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