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家审稿超期的原因
1.1稿件本身质量有欠缺
专家审稿动机之一就是了解同行研究状态,积累学术信息。刘潇调研结果显示79.31%的专家认为如果稿件明显水平不足会影响评审兴趣。钟琳等认为稿件本身的质量和专业匹配程度是影响专家审稿时间成本和情感体验的主要因素。因此质量差的稿件通常会让专家缺乏审稿兴趣,产生不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拖延审稿或者干脆拒审。
1.2专家储备太少,同一专家审稿频率较高
审稿不属于专家的本职工作。如果刊物专家储备不足,可供选择的专家不多,刊物频繁送审同一专家,容易造成专家审阅疲劳,从而失去审稿兴趣;而同一稿件,多次再审,更容易引起专家反感。如《热带作物学报》就曾有篇稿件专家已经审阅2次,作者修改后,主编觉得有必要再次邀请这位专家帮忙把关,结果再审却超期数日,后专家回复,以后类似情况不要再浪费时间让他审阅,如刊物觉得有刊登价值又无法把握其学术质量,建议稿件修改后另请专家把关。
1.3沟通不畅通
刊物首次聘请审稿专家时,有时经人推荐或通过会议、网络等途径收集到的联系方式不正确,使得送审邮件石沉大海,审稿超期则成必然;原有审稿专家邮箱电话有变化,未及时告知编辑部,论文评审同样遥遥无期;此外,送审邮件出现意思表达不完整、语气生硬,审稿意见表设计不合理等让专家难以接受的情况,也将大大影响专家审阅速度。
1.4专业不对口,专家事务过重
审稿专家是论文科学性的把关者、创新性的鉴定者,因此,专家的学科专业和时间直接关系到稿件的评审结论是否公正客观、能否及时审回。如果编辑对学科细分化程度认识不足,把稿件送给专业不对口的专家评审,会导致专家审稿兴趣和积极性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审稿速度;而某一领域造诣较高,知名度较大的专家,由于其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时间精力有限,审稿超期常常合情合理地出现。其次,专家的社会事务也是审稿超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热带作物学报》就曾有篇稿件送审1个多月未见评审意见反馈,经催促,专家回复其正准备两会提案,近期无法兼顾审稿。
1.5对刊物的不认同
专家并非愿意接受所有期刊的审稿邀请,刊物的等级对专家审稿意愿的影响不容小觑。一般而言,期刊的等级越高,专家的审稿意愿越强。对于等级不高的学术期刊,有时虽碍于情面勉强接受,却常常敷衍了事,其审稿质量和速度可想而知。
2解决专家审稿超期问题的建议
综上所述,由于主客观多种因素导致专家审稿超期,因此,刊物需要根据稿件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审稿人的特点,采取不同措施解决审稿超期问题。
2.1提升初审质量
专家评审的对象是稿件。陈钢等认为质量较差的稿件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审理。因此,为减轻专家工作量,加快专家审稿速度,提高审稿质量,编辑首先应该提升稿件初审质量。编辑对稿件价值和质量要先有一个预判,把检测疑似学术不端、内容缺乏创新性、试验设计低级重复、统计方法有错误、作者写作态度不端正等稿件参照3项基本原则先过滤掉;对有一定价值,但语言表达有欠缺或者文章结构不完整的稿件,可先联系作者修改,视修改情况再送审。送审时注意先将初审发现的问题或有疑问之处汇总,然后随送审稿件一并发给专家,希望专家根据初审意见和稿件内容给出切实而具体的评审意见。
2.2扩充专家队伍,建立详细的审稿专家信息库,控制合理的送审频次
缩短专家评审时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充审稿专家队伍。有调研显示,63.79%的专家比较反感频繁收到同一期刊的审稿邀请。为此编辑可利用网络、学术会议、作者或专家推荐、基金项目主持人、查阅文后参考文献等途径不断壮大审稿专家队伍,并建立详尽的审稿专家信息库。对专家审稿意见类型、审稿周期、审稿态度等进行评价,逐步优化专家信息库并实施动态管理,确保每篇稿件专家库中可供选择的有效专家数量多于刊物要求送审的专家数量。其次,编辑需事先了解专家能接受的审稿频次。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审稿专家,选择不同的送审频次和再审次数。一般来说,时间相对充裕、审稿热情较高、质量较好的专家,送审频次可以略多;工作任务重、社会职务较多的专家则需控制送审频次。以《热带作物学报》为例,一般要求拟送审专家无未审完稿件。针对近3次审稿都能按时完成的专家,每2月送审2至3次(包含再审);偶尔需催促才能完成审稿的专家,送审时间间隔可以略长,每2至3月送审1次;每次都需催促才能完成或经催促也难以完成评审的专家,尽量避免让其审稿;对新聘审稿专家,可要求专家在专家信息表中备注适合自身的审稿时间、频率等信息,以便把握专家的审稿节奏。需要注意的是,除确有需要并征得专家同意后可邀请专家对同一稿件进行3次以上的审阅,一般情况下再审控制在1次即可。
2.3注重与专家的互动
送审前确认专家联系方式是否有效,送审时注意检查邮件内容是否完整、语言是否体现出对专家辛勤付出的尊重和感激、审稿意见表设计是否合理,送审后密切关注审稿进度,及时催促到期未审回稿件。这些送审前后与专家的互动有利于审稿的高效进行;而平时或特殊时期与专家的沟通交流,如节假日的祝福邮件、短信,身体不适时的温馨问候,晋升、重大荣誉时的及时祝贺等,都可让专家对刊物产生良好的情感,提高专家审稿积极性;此外,及时发放作为物质回报的专家审稿报酬,并为其争取更多其他回报,如优先处理专家投稿,对专家投稿版面费给予一定优惠,定期在杂志上公布审稿专家名单,推荐其成为刊物编委、学术顾问,组织各种形式的联谊会或集中审稿会等等,这些举措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专家审稿热情、加快审稿速度。
2.4选择稿件与专家的最佳组合,精准送审
调研结果显示,89.66%的专家认为如果审稿内容与其在研项目相关,会更有评审兴趣。程利冬等认为选择小同行专家更有利于审稿按时完成。因此,编辑不仅需对稿件的学科细分比较熟悉,还需对专家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已在研项目等信息了如指掌,以便稿件选择充分对口或完全对口的专家精准送审。大胆选择专家库中社会事务较少、审稿质量和效率较高的中青年专家,关注专家实时情况。如遇专家已出差、出国、身体不适以及其他暂不适合审稿的情况,应及时更换专家以避免审稿超期。关注专家的审稿习惯。比如大多专家习惯通过邮件审稿,部分专家习惯即时聊天软件面对面发送审稿信息;大多专家习惯电子审稿邀请,个别专家习惯纸质审稿意见单,等等。因此,条件允许情况下,编辑可因人而异,按专家习惯送审稿件。
2.5选择与刊物相匹配的专家队伍,加大刊物宣传,提高专家的认同度
中国现行的评价体系将科技期刊分为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目前由于专家审稿报酬普遍比较少,因而审稿更多被看作是一项荣誉。并且由这种荣誉感所产生的专家认同度一般会随着期刊等级的提高而增强。因此,为提高审稿效率,刊物应根据自身等级建立适合自身的审稿专家队伍。如《热带作物学报》《热带农业科学》虽属同一期刊社,且报道范围大多相似,但由于刊物等级不同,2刊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审稿专家库,其专家重复率只有40%。专家对刊物的认同度还受刊物宣传力度的影响。如首次送审时,向专家介绍刊物的一些基本信息,包含报道范围、特点和优势、定位和发展方向、最新影响因子、出版周期、详尽的评审尺度等,可让专家对刊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稿件及时做出中肯而具体的评价;日常送审时将本刊实时稿源、最新刊物动态、稿件最新录用比例等信息告知专家,可提升专家对期刊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欣然接受并按时完成评审工作。
总之,通过对专家审稿超期原因分析后发现,刊物应采取下列措施于以应对:多站在专家的立场考虑问题,提高稿件初审质量;扩充专家队伍,建立详细的审稿专家信息库,控制合理的送审频次;注重与专家的互动;选择稿件与专家的最佳组合,精准送审;选择与刊物相匹配的专家队伍,加大刊物宣传,提高专家的认同度。这些措施都可以很好地帮助专家缩短审稿时间,解决审稿超期问题,大大提高刊物的时效性,降低作者撤稿率,极大促进刊物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