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术期刊微信平台发展建议

时间:2022-12-27 10:18:45

1学术期刊微信平台建设现状

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平台的建设与一些商业化媒体相比差异巨大,且进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学术期刊微信平台的开通率较低

学术期刊微信平台的开通与否决定于期刊与新媒体及社会化的接轨程度。根据万方数据的《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正式出版的各学科中英文期刊共6667种,包括社会科学类期刊2380种,自然科学类期刊4287种。从整体来看,很多学术期刊尚未开通微信公众平台。2014年,钱筠等对199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进行调查统计,研究发现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只有147个,占比7.36%,而这其中,有21%的微信公众号属于“僵尸号”(即开通后未向用户推送过任何信息)。2016年,黄锋等统计了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情况,发现高校学报中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期刊尚不足7%,且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学报中有31%为“僵尸号”。以上数据说明,学术期刊微信平台的开通率非常低,期刊编辑部对于微信平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尚未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阵地,而这一现状已经远远落后于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非常广泛的使用范围和较高的使用频率。

1.2消息推送频率较低

微信公众号的消息推送频率是显示一个公众号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对于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学术期刊期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状况也参差不齐。在消息推送频率方面,2014年,钱筠等发现,实际运营的116种期刊中,月均推送消息条数在5条以下的有74种期刊,占比64%;月均推送5条消息以上的期刊只有35种,占比30.2%;只有2种期刊月均推送消息在20条以上。黄锋等调查了84个高校学报的微信公众号,发现一周推送1条消息以上的只有14种期刊,占比16.7%。2017年,刘钊调查了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期刊编辑部,发现最活跃的微信公众号《金属加工》月推送消息数达到177次,平均5.9条/天,而其他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月推送数量均未超过100。而另一方面,根据腾讯网的《2017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报》中指出,2017年,中国微信500强共推送图文117.7万篇,平均一个500强账号全年推送469.3次(1.29次/天),2353.9篇(6.45篇/天),单篇图文收获4.9万次阅读及686.1次点赞。从以上数据看出,目前只有《金属加工》能够勉强达到主流微信媒体的发文频率,其他绝大部分期刊的发文频率还太低,现今,不管是科研工作者还是大众,每个人都会同时关注多个微信公众号,发文频率过低的公众号就容易被淹没,导致显示度过低。

1.3内容建设与时代脱节

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直接决定着这个公众号是否受欢迎。但目前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除少数公众号推送内容活泼新颖以外,大部分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方式单一,多是期刊目录、本期文章推荐和编辑部动态等,少有行业动态和人文、科普等内容[5]。利用微信推送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元素多元化表现形式的期刊更是凤毛麟角。这直接影响了推文的可读性和传播力,使用户的关注度无法大幅提升。黄锋等[5]对84个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统计显示,仅有12个公众号有点击量在100以上的文章,大部分公众号的文章阅读量在100以内,甚至部分公众号的文章阅读量低于10。这说明,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还没有与社会主流媒体的推送水平和质量接轨,期刊的运营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即学术期刊是学术文章的者,而非科研工作者的服务者。

2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建议

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主流微信公众号媒体的发展速度,虽然学术期刊本身来讲其受众就是小众群体,与一些流量媒体的受众有差别。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金属加工》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和运营能力甚至已经超过了学术期刊本身,这样成功的案例说明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大有可为。分析目前造成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展状况滞后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号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术期刊尚未意识到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2)学术期刊缺乏经营意识,因此对新兴事物的反应不够灵敏,缺乏新媒体意识。3)学术期刊缺乏相应的人才,学术期刊编辑部多为几个编辑构成的小团队,由于编辑工作繁杂,工作量大[8],编辑部对于非核心业务积极性不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就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2.1增强新媒体宣传意识

作为新媒体手段之一的微信公众号宣传与传统纸质期刊相比,有着传播快捷、形式多样、互动性良好、受众人群广泛等优势。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需要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转变身份,学术期刊与科研工作者之间已经不再是者与读者的关系,而是服务者与受众的关系,科研工作者可以随时转变为作者、读者以及某一话题的讨论者。作为学术期刊,要时刻考虑如何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优质的信息资源。因此,学术期刊亟需意识到利用新媒体宣传如建设微信公众号的重要性,并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为目标科研工作者提供更精准的信息与服务。

2.2招聘专人从事新媒体传播工作

由于传统学术期刊多为几个编辑组成的编辑部,团队规模小,同时,编辑部事务繁杂,除了日常稿件的处理,很多编辑还要兼顾期刊的发行、财务报账、上级呈文的报送等等事务性工作,这种情况下,要求编辑同时兼顾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往往收效甚微,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频率较低、内容单一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对比一些有影响力的公众微信号,其能够做到如此成功是由于背后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在支撑,这些团队少则几个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因此,要想把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媒体来运营,就需要投入专门的人力和物力,才有可能得到希望的效果。

2.3扩大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拓展品牌影响力

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量是衡量一个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决定因素之一。学术期刊在宣传期刊本身时,也应加强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同时还应拓展多种渠道宣传微信公众号,如可以在期刊封面、邮件下方、采编系统等处添加公众号的二维码。另外,还可以利用学术或行业会议、论坛、展会、培训等等的机会宣传微信公众号。

2.4微信公众号的运营需突出特色,打破传统局限

新媒体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骤增的信息量,受众也往往无从选择。这种情况下,利用自身的优势办出特色吸引目标受众,是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能够发展壮大的关键。学术期刊的受众虽然是有局限的,但针对这部分目标受众的服务却是可以无限拓展的。以《金属加工》微信公众号为例,该公众号除了各种行业、技术、会议信息外,还开办了视频课堂、会议直播、商城、行业论坛和行业QQ群等,同时还开展会议、展览等线下活动,吸引了大批黏性很高的粉丝,取得了巨大成功。对于学术期刊编辑部,应充分吸取已有的成功经验,找到自身的优势与特色,不拘泥于期刊本身的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征拓展内容和服务,逐步扩大行业或科研领域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