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态图像:数字出版时代的叙事力量
科技和文化的变迁在相互交织中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世界的视觉化将叙事主角从文字转向了图像,图像的动态化和交互化是当前清晰可见的发展脉络。动态图像在数字出版物中的运用既是出版物媒介属性的自然选择,也是其自身叙事优势带来的必然结果。
1.文字叙事的图像转向。在人类文明发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文字叙事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互联网的出现和数字影像技术的进步,图像逐渐替代文字成为叙事的主角。新媒体叙事力量对传统纸质出版物的超越是毋庸置疑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相对于文字,“影像具有完全不同的起源,也可作为另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它们更加原始,也经历了更少的过滤,所以我们与这些信息能够建立起更多情感上的联系”。①文字叙事的图像转向不仅有着背后的技术和文化动因,而且在于通常情况下它具有相对于文字描述更为直观、完整的信息传达优势。
2.动态图像的叙事更为完整。叙事的完整性关联着信息的完整性,在这一点上,图像(静态)和图像(动态)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学者尤迪勇将静态的图像比喻为一个时间的切片,认为这个凝固的瞬间仍然难以达到完整叙事的目的。而动态图像则消解了“时间切片”的不足,这种基于时间的图像形态,进一步拓展了视觉信息的维度,可以有效避免叙述过程中的信息偏差和缺失,更为贴近人类对叙事完整性的要求。
3.动态图像与数字出版物相生相长。在印刷媒介时代,所能呈现出来的图像都是静态的,但即便如此,也足够唤起人们“视觉阅读”的兴趣。数字化的出版物出现后,阅读从纸面转向到屏面,原本静止的图像可以鲜活灵动起来,将人类带入一个新的传播时代。数字化出版今天已成为一个常态,不仅体现在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也体现在相关领域的深层变革中。早在几年前,很多知名出版物如《纽约时报》已经不出纸质版,直接就是电子版的,记者们被更多地要求通过镜头讲述故事。201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了第三代面向中小学师生的数字教材,嵌入了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态内容,还能实现交互,迈入了eBook3.0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动态图像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它超越了语言、文化和国界,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通关密码。采用动态图像来进行叙事是数字出版物的强大优势,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传播策略。
二、语言优势:动态图像叙事的三个策略
叙事策略旨在通过合适的语言和叙述方式更有效地传达信息,相对于文字,图像这种视觉的语言具有直观、感性的特点,因而从修辞与表达的角度来看更有优势。数字出版物中的动态图像在许多领域有着成功的应用,下面三种方式充分体现了动态图像的语言表达优势,同时也是动态图像叙事的主要策略。
1.情境化。动态图像是基于时间线来展开叙事的,将众多事件通过时间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可以包含丰富情节的故事。2011年底,苹果在其应用商店中推出了一部重量级的电子书《黄色潜水艇》,以万花筒似的方式呈现披头士的水下梦幻旅程。这本电子书最主要的特征是以视频动画为主,每一个剪辑片段都有着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本老少皆宜的电子书能轻易捕获读者的心,将人引入主题设定的情境之中。这种以故事情节驱动的情境化叙事策略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今天动态图像应用的各种场合,比如广告、微电影、纪录片等这些出版物形态中,“讲故事”已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做法了。虽然文字和图画也可以讲故事,但活动的画面无疑更容易深入人心,激发情感。
2.直观化。“视觉有在直观中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②,动态图像叙事的直观性和完整性使它可以弥补文字与静态图像叙事的不足,是事件记录和概念演示的有效工具。这在一些知识普及和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以动态图和文字结合的形式讲解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使一些较纯粹的理论问题从抽象难解变得直观具体,让“高冷”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大大降低了信息认知理解的难度,能更好地达到知识传播的目的。在这里,动态图像发挥了自身直观完整的优势,同时又与文字、声音等其他媒介紧密结合,互文互补,展现了数字媒介开放、包容的特点,也使信息传达更为完整,更为准确。
3.意象化。“现代图像叙事中,与传统的图像叙事所不同的是,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更多的是通过暗示、隐喻、引导、语境缀接、图像迭代等表述形式。”③2018年5月,人民日报推出了微视频《飞跃》,视频是以具有象征性的静态图像为元素,经过抠图处理后其符号化的属性被进一步强化,具有后现代感的画面动态构成不仅形式感强,而且使含义进一步升华,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宏大主题的叙事表达。2013年,苹果公司在WWDC大会上推出的一个宣传片则展示了动态图像的另一种形态,以纯粹的几何图形进行动态构成,画面简约,构思巧妙,很好地传达了企业产品理念。在这个作品中,虽然图形场景是抽象的,想表达的精致、现代、科技和创新等概念却直观起来,以令人惊艳的叙述方式实现了主题概念表达的目的。上述两件作品中,不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元素,均经过加工处理,剔除了冗余的部分,强化了符号的指向性。而这些符号化的视觉词语又通过超越现实的画面构成,以意象化的语言委婉表达,这种视觉散文诗式的叙述话语和动作有效地实现了主题叙事的终极目的——意义的生成。
三、回归传播:策略整合与应用
数字出版的媒介优势为动态图像的应用提供了土壤,也不断拓展我们对动态图像应用中的实践和理论认知。在数字出版物中应用动态图像叙事时,媒介、内容和读者是必须纳入设计过程中考量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并影响着叙事策略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这是设计叙事终究要回归传播本质的必然诉求。
1.媒介。数字出版物通过屏幕媒介呈现内容,屏幕尺寸与分辨率的大小影响着图像的可辨识度,这样,控制图像信息的“清晰度”就成为一种策略。比如远景、近景、特写等镜头语言,总会被运用在新闻报道和知识普及类作品中,以达到真实完整的叙事目的。另一种情况是采用快速剪切的手法控制时间,故意降低清晰度,受众无法看清细节,但能获得一个整体印象,这种富有能量的叙述动作在主题性叙事中极为常见。动态图像通过时间轴展开叙事,因此它是一个限时的叙述。限时叙述首先表现在现实中不同的应用场景都有着一定的规则,比如作为表情使用的动图只有1秒左右;以文字为主的文档中插入的动态图5秒左右为宜,过长则会破坏文本阅读的连贯性……限时叙述要求设计动态图像时要根据内容和用途进行充分规划,选择恰当的视觉叙述话语,实现完整明确的信息传达目的。
2.内容。动态图像的根本任务是信息(内容)传达,而信息传达有两个很重要的指标:准确性和效率。本文在第一部分已经讨论了动态图像叙事的完整性,这是它在保证信息准确性方面的一个先天优势。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仍需要根据事件的性质,抓住事件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叙述,如果遗漏了某些关键节点,致使信息不完整,则信息仍然难以被准确传达,甚至会被误读。与信息不完整相对的是信息过剩,冗余的信息不仅增加了制作成本,也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动态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可以反映在多余的元素和不适当的结构上,前者的表现是画面上过多地出现与叙事无关的元素,后者则表现在不考虑内容的性质和容量,片面追求动态图像叙事方式,以致作品内容单薄,头重脚轻。
3.读者。动态图像的叙事根本上是面向读者的叙事,面向读者的叙事有两点需要认真地考虑,第一点是叙事话语的选择,也就是根据读者不同的年龄、身份选择不同的叙事语言。《黄色潜水艇》虽然有着魔幻情节和卡通形象,但设计风格前卫、新潮,对成人读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苹果广告精致而抽象化的叙事形式,则是将目标对准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文化素养的消费者。数字出版时代的传播是双向的,读者参与到叙事中,叙事就从过去的单向式变成了交互式。读者被允许参与的程度根据目标划分,如阅读界面的交互控制、触发按钮的动画反馈、留言区的互动等属于浅度参与,不改变图像原始的叙事设定。深度参与允许读者改变叙事的节奏、结构甚至结果,游戏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另外,在某些实验影视作品中,观众在故事线的节点处可以选择故事的走向,从而得到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