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期刊学位论文集体研讨与交互评阅

时间:2022-01-24 04:09:52

一、引言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专业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反映了研究生在本门学科中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运用专业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中最具标志性的成果,它集中反映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术界素来把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主要依据”。当前,学术界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已有大量的总结和论述,至于如何解决或改进这些问题以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总体而言,这些成果虽然各有千秋,但其中有些篇章的内容则显得过于笼统,浮光掠影而漫无所归,对一些切实有效的具体机制和措施也很少触及。在本文中,笔者将继续围绕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这一核心问题,并参考一些师生的具体实践和成功经验,从加强过程管理的角度总结出一套学位论文的集体研讨和交互评阅机制,并对其实施方案进行一定的介绍和阐述,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在探索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集体研讨和交互评阅机制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当前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主要成因进行必要的了解。如上所述,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学者们已经作出了大量的总结和论述,概言之,这些总结和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位论文的选题不当;二是学位论文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三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问题频出;四是学位论文的具体形式严重失范;五是学位论文的抄袭拼凑屡禁不止。那么,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这可以从研究生学位论文所涉及的人员和制度两大方面来进行分析。从学位论文的主要参与人员来看,研究生是学位论文的核心创作者和具体执行者,因此研究生本人对于学位论文的看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很多学生仅仅把研究生阶段看作是本科学习的一种简单延续,甚至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逃避社会现实而选择读研的,所以这些研究生在入校之后往往仍然以大学生自居,未能及时地从思想上把自身角色转变为学术研究者,对学位论文也是消极应付,从一开始就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对完成学位论文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投入的精力缺乏充分的估计和必要的准备,最后则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仓促从事,勉强成文,敷衍了事。除了从思想上对学位论文重视不够以外,研究生自身的科研能力也是影响其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跨专业考研或者在本科阶段学习不够认真等各种原因,许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较为薄弱,而在读研期间,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实际上并未掌握本专业学术研究的一些基本规则和主要方法,再加上平时又不太关注学术界的前沿动态,不注意搜集相关的学术信息和资料,未能与他人进行必要的学术沟通和交流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造成各种各样的制约和影响,使其在设计和撰写学位论文时感到困难重重甚至无法克服,最终导致其论文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虽然首先取决于学生本人的态度和能力,但与此同时,其指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然而在现实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却是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难以获得导师充分的指导和监督。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部分导师的责任心不够,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很少过问,而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在当前高校教师考核体制的支配和影响之下,很多导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承担比较繁重的教学、科研和行政任务,从而致使其在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时感到分身乏术,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进行深入的指导和有效的监督。另外,由于很多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师生比例相对较低,再加上单位内部对研究生的名额分配也不尽合理,因此往往会导致少数教师指导研究生数量过多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又必然会使导师在帮助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甚至难以兼顾,从而影响了学位论文的质量。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绝大多数培养单位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一套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对学位论文的相关规定与安排,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规定与安排大都只是对一些显性标准和常规程序的要求与设计,而对学生在完成学位论文过程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则往往缺乏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制度和方案。比如就学位论文的开题而言,一般都会对开题会议的大致时间、参与人员、工作流程,以及学生开题报告的字数、结构、形式等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要求,至于如何选题、开题报告怎样设计和撰写等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则大都语焉不详甚至略而不谈。而在开题之后的论文写作阶段,学生往往会在原始材料的搜集与整理、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章节内容的次序与详略、主要观点的提炼与论证,以及基本格式的调整与完善等方面面临很多实际困难,而这些困难又不是仅仅依靠导师和学生个人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对此,大部分培养单位也都没有相应的机制和具体的方案,因此在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方面就显得比较粗糙,不够深入和细致,不利于提高学位论文的总体质量。另外,培养单位的有些制度与方案虽然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并无直接关联,但是也会对其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些培养单位在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方面存在很多缺陷,使学生难以通过课程学习而引发浓厚的研究兴趣、树立正确的研究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使其在学位论文的选题、设计和撰写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基础和经验,感到无所凭借甚至茫然无措,这些因素也必然会影响其学位论文的质量。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学者们也已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观点和建议,这主要包括:加强招生环节管理,提高生源质量;在研究生入学后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尽快树立学术研究者的正确观念;加强导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严格导师的遴选与考核,坚持导师负责制;在课程设置上突出研究性和前沿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加强对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形式主义,力求切实有效等等。这些观点和建议大都是从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出发而提出来的,其逻辑依据是通过对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最终达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总体目标。不过这种方式可能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过分关注局部而淡化了整体,并忽略了不同环节和要素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其实际的成效往往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观点和建议,都应当尽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并确保各个组成部分能够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此笔者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集体研讨和交互评阅机制进行尝试性的探究,以期能为从整体上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集体研讨与交互评阅机制构想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集体研讨和交互评阅机制是贯穿于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整个过程,并涉及其中各类人员和多重要素的一种机制。总体而言,这种机制的核心宗旨在于加强对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过程的管理,通过学生们的自主参与和共同研讨,充分发挥集体攻关的强大优势,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科学调动其他人员和要素以形成合力,进而达到从整体上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笔者认为,由于大量的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上述各种困难和障碍,而其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科研能力的欠缺、学术信息的匮乏,导师指导学生的精力不足以及培养单位所提供的学术平台不够等等),则可以通过集体研讨和交互评阅的方式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因此这种机制的实施在客观上是有很强的必要性的;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学生在经过本科时期和一段研究生时期的学习之后,他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学术素养,也具备了初步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的能力,因此该机制在实际的操作上也有着较大的可行性。具体来讲,笔者认为这种机制的设计与推行应当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团队的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很难一个人完成,如果有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科研团队,成员间可以相互交流,这将为学位论文的进一步创新提供思路,从而产生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要成立一个“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科研团队”,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由同一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来进行组建,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学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大都属于同一方向或者临近领域,可以通过交流探讨而达到相互启发的效果,同时这种组建方式也便于学生之间的联络和导师对学生的管理。不过由于有些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较少,难以组成团队,或者数量虽多而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差别较大,那就最好是根据学位论文的选题情况来自由组建,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适合自己的团队当中。这样的团队一方面是为研究生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至于科研团队的具体人数,笔者认为应当以4-7人左右为宜,因为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对其成员的学位论文进行集体研讨和交互评阅,如果人数太少,则难以起到集思广益之效,而人数过多则会导致集体研讨的时间难以协调和交互评阅的论文数量过多等等,最终影响该机制的工作成效。另外,参加科研团队的研究生也不必局限于同一个年级,这样既便于团队的组建,又能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传帮带的良性循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时间,减轻其工作压力。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科研团队组建成功之后,还应当在团队成员中推举一位负责人来承担以后的联络、协调和管理等各项具体事务。二是规则的商定。科研团队组建起来以后,为了使其在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团队成员还需要商定一些相应的规则来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从而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在学位论文工作展开之后,其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团队成员进行集体研讨活动的时间和频次的安排,对于具体的研讨时间,可以由团队负责人协调各位成员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而对于研讨频次的安排,则可以根据团队成员完成学位论文的需要来作出约定,必要时还可以参照培养单位在相关时间节点上的要求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力求做到既能使团队成员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探讨,又不至于占用大家过多的时间,还可以尽量顾及各位成员的论文进度情况。至于每一次集体研讨和交互评阅活动的主要内容,则既可以是团队中某一位或几位成员各自的学位论文,也可以是大家论文中共同存在的某一类或几类问题等等,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选定什么样的内容作为研讨主题,都应当事先经过团队成员的认真商讨,并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与安排,从而确保后续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混乱和矛盾。另外,在学生进行论文的研讨和评阅时,应当至少有一位相关导师参与其中,或者还可以酌情邀请其他专家参与,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加以指导,对其在研讨和评阅过程中的不足与偏差进行补充和纠正,另一方面也能对参加研讨和评阅的学生起到一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最后,对于研讨和评阅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相关学生也应当在导师的帮助之下进行一定的过滤和筛选,择善而从,并及时对相应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和调整。三是过程的管理。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团队的组建还是规则的商定,研究生个人在其中的自由度都是比较大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相对灵活地参与其中,在这种主要依靠参与人员自觉维护运行秩序的机制之下,对整个过程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为了确保每次集体研讨的实际成效,就必须提前给相关人员布置明确的任务,并要求其按时完成,这些任务既可以是对自己论文写作中的经验和困难的梳理与总结,也可以是对大家论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整理和归纳等等。至于论文的交互评阅,提前布置任务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其中参与评阅的每篇论文都应当尽可能地交由多人分别评阅,然后再集中进行交流和研讨,这样既有利于集思广益,又能够使作者对各种意见参互比较以定取舍,还可以使评阅者反观自我,取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在具体的研讨过程中,可以由团队负责人来进行必要的主持和协调工作,如果研讨的主题是以论文的选题、设计或撰写等内容为中心的,就可以先安排作者谈谈自己的想法,再由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和补充,如果主题是论文的修订和完善,则需要先请作者介绍论文的基本情况,然后再由其他成员提出一定的评阅意见和建议等等。当然,在此过程中受邀导师和专家也可以进行一定的点评,必要时还可以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研讨和评阅结束之后,相关导师也应当指导和督促学生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使其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而真正达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笔者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集体研讨和交互评阅机制的设想只是就其大致框架而言的,在真正的推行过程中,怎样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密的实施而使该机制发挥更大的效用,还需要在具体的操作中充分考虑不同人员和各种要素的特殊情况,统筹安排,才能事半功倍。在此笔者想要强调的是,无论怎样规划和安排,都必须特别重视研讨前的准备工作和评阅后的改进情况,因为前者是为了保证研讨与评阅的顺利进行和有序开展,而后者则是整个过程的集中体现和最终落脚点。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