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委的正确选择与运用
1.1编委会的起源
编委会,即为出版某一书箱、期刊、教材、丛书等设立的编辑委员会,简称为编委会。中国古代编撰大型图书时,也曾设置专门的机枪,同朝派专人进行管理,这是最高的编委会的雏形。但真正意义上的编委会,大概要数陈独秀编辑的《青年杂志》,在1919年时正式成立了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沈尹默等组成的编委会。
1.2编委的遴选及职责
编委会成员大多为该出版物所属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编委会成员的产生,由上级指派或学术团体推举,也有由出版单位聘任的。编委会负责确定所编出版物的编辑(纂)方针、编纂体例、编选范围,解决编辑过程中某些重大问题,并对出版物文稿作最后审定。在编委会领导下,还设置编辑部,从事该出版物的具体编辑(纂)事宜。
1.3学术期刊设立编委会的目的
1.3.1对部分内容进行终审,提高论文学术质量
学术期刊因其专业性而闻名,作为编辑来说,并不可能对该专业的所有内容及部分精深内容都了如指掌,在此情况下,就需要该专业的权威人士对稿件的质量及内容正确与否进行判断,甚至某些论断需要几个或更多专家来进行讨论分析,判断其合理与否,这种情况下,学术期刊编委会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了,即对期刊内容负责,并对部分内容进行终审等。
1.3.2全面负责专刊或者专栏的整体布局
编委会的成员因为本身便是在该行业具有学术权威的专家学者,在该行业中起到领军带头作用,因此,对于该行业的后起人才比较熟悉,对于其他专家的专业所长也比较熟悉,因此,能够全面负责专刊或者专栏的整体布局,定选择不同的人员,确实约稿对象,规划撰稿内容。
1.3.3负责与撰稿者沟通,保证稿件及时到位
编委因其在业内的影响力及对业内人士的熟悉,很容易建立起一支专业的作者队伍,因此,对于其选择的撰稿人员,双方沟通顺畅,可以保证时间节点,使稿件按时保质完成。一个高水平的编委,很容易便可以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对于本行业的各方面进行研究与交流。
2作者队伍的建立
2.1作者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现如今,部分学术期刊为了迎合作者快速的需求,不断降低用稿标准,简化审稿程序,发表了大量低水平的论文,甚至大打边缘球,发表了一些与刊物定位不一致的论文。这些论文无创新点,研究色彩不足,学术价值缺失。因此,坐等投稿的方式会导致稿件的质量下降,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下去,甚至会导致期刊的整体质量下降,在作者心目中的影响不足,使优秀的稿源外流。因此,建立一支优秀的作者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2.2作者队伍如何建立
作者队伍的建立,除依靠编辑部自身的努力外,如与各科研院所联系,与各大高校联系,注意行业精尖人物,向这些领军人物约稿外,还可按上述1.3所述,依靠编委会来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稳定的作者队伍。高质量作者队伍的建立,为下一步编辑栏目策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编辑有米下炊,便可以打造高质量的栏目,或设立专题,或出专刊。
3高质办刊团队的打造
一本刊物要想越办越好,必须依靠一支高质的办刊团队。主编要随时留意,将那些业务精湛、积极上进、责任心强的编辑充实到整个团队中来,不断提高办刊队伍的专业化、理论化水平,不断增强杂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必要投入,为杂志的影响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那么,如何才能打造高水平的办刊团队呢?要想打造一支执行力高、业务纯熟的办刊团队,主编的眼光必须独到,具体有以下几点。
3.1挑选高水平的执行力强的编委会
编委会选出来后,不能只是挂名,而应当充分发挥编委们的作用,为提升刊物质量出力献策。
3.2严格按照专业招聘,同时注重沟通协调能力
编辑的选择不能率性而为,而应该按专业来选取。要选那些本专业的人员,比如说医药类学术刊,最好选医药专业又具备较高编辑水平的人。当然,编辑除了熟悉本专业的前沿动态,精尖研究方向等以外,最重要的还要具备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尤其是在跟专家打交道时,要能在短时间内介绍期刊,约请稿件,并引起对方的兴趣和好感。
3.3鼓励青年编辑钻研编辑业务
编辑人员选进来后,编辑部应当持续不断地进行培养,鼓励青年编辑参加各种培训,自己钻研业务,撰写科技论文等,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与编辑水平。
4编校质量的提高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力,也是期刊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任何一本期刊,质量的提高都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编辑和编委会下大功夫才能逐步达到。但编校质量的提高相对来说则比较容易,也是见效比较快的提高刊物水平的一个方法。
4.1熟悉学术期刊的各项国家标准
对于学术期刊,审读编校中采用的标准除了国家标准,还有和行业标准,甚至还有非标规范,以及这些标准和规范没有涉及的行业惯例。因此,编辑应当熟悉这些标准规范,对于一些细节把握不准的,案头应常备这些标准规范,做到随手可查,随时学习,这对于提高刊物的质量大有益处。
4.2认真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
除了熟悉各项标准规范外,校对要求的就是编辑的认真负责,一个认真的编辑,可以从各方面发现问题,语句不通顺,语病频出,政治问题,常识错误,搭配不当,数字、量和单位的用法不符合国标,公式、图、表排列不规范等,各种问题摆在面前,这就要求编辑要时刻持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负责,不能马虎了事,对于有疑义的地方,不能一带而过,而应该查资料、找问题、最终找出正解。
5服务作者和读者的意识
5.1服务作者的意识
作者有创新内容的学术研究成果,都希望能够公开发表,得到业内认可,并确认其成果为“首发”,而学术期刊办刊的根本目的也正是为了传播这些有应用或者参考价值的学术成果。这样,作者与期刊就达成了一种共识,传播有内容有响的创新成果。同时,这些有影响力的成果反过来也会提升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学术期刊要树立服务作者的意识,努力为优质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的平台。另外,作者服务意识的建立,还需要从其他细节方面做起,主要包括快速的稿件处理流程,高效专业的外审队伍,流畅的沟通渠道,及时的稿件录用说明,仔细认真的编辑加工,超前负责的服务意识以及较快的出版流程等。
5.2服务读者的意识
良好的服务能够增加读者的黏性,最终使刊物形成良性循环。对于任何一种出版物来说,读者都是其生命线。读者队伍的庞大与否,决定了刊物的生存。因此,服务好读者是每一本刊物主编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读者服务意识的建立,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明确目标读者。刊物应根据自己的办刊宗旨,锁定目标读者群,针对不同的目标读者,再细分其需求,根据其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2)畅通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渠道。3)互联网时代,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学术期刊应该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如微信公众号、数据库等为读者提供所需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