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版前同行评议,出版后公开评议信息
BMC旗下期刊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传统的单盲或双盲同行评议,或公开同行评议(审稿人与作者互相公开和透明,如果稿件被接受,附有审稿人名字的报告会与论文一起),其中,BiologyDirect采用的是在出版前进行同行评议,出版后公布审稿人的报告以及作者对审稿意见的回复等。BiologyDirect会事先组建各个学科的审稿人小组,作者投稿时会先咨询相关学科小组,然后小组会推荐合适的编委会成员对作者的稿件进行同行评议,最后由BMC的工作人员去邀请相应的审稿人。在同行评议中,如果审稿人查看原文之后不希望自己的名字与论文一起发表,他们可以拒绝提供正式的评论。但是,如果他们同意评议,一旦,这些评论将与论文的最终版本一起公布。BiologyDirect采用作者从期刊编委会推荐合适的审稿人,编辑审核的形式,相对于传统审稿模式中编辑推荐审稿人,BiologyDirect的模式可以减少编辑选择审稿人,影响论文被接收或被拒绝的可能性。因为同行评议过程的公开,审稿人的评议报告及身份信息的公布。相对于传统同行评议模式,这种形式增加了审稿人的责任感,同时也肯定了审稿人在评议论文时产生的学术价值。审稿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审查其他科研工作者的论文,并就如何改进提出建议的劳动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承认。但是,由于审稿人的同行评议结果是在论文出版之后才公布的,相对于出版后公开同行评议,这种形式缺乏透明度。
2即时出版和出版后评议
SemanticWebJournal(SWJ)采用即时出版和出版后评议。作者使用期刊网站提交他们的论文。除了明显不符合SWJ质量标准的稿件,稿件会立即到期刊的网站上,并在博客中。然后,3位审稿人将会被邀请在6周内完成同行评议。被邀请的审稿人的评论通常会与他们的名字和单位一起(编辑的名字也公布)。审稿人如果不想公布自己的姓名,也可以选择保持匿名。被拒稿件的作者可以在接到通知后4周内要求从网站上删除他们的论文和评论。相对于出版后公布同行评议的情况,即时出版和出版后同行评议更加公开且透明,且能缩短的时滞。审稿人选择性匿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审稿人评议时的公正性,如果完全公开,可能部分审稿人会因为担心作者对其批判性的评审意见持有意见,进而影响审稿人的客观评议,但是也正是因为选择性匿名和被拒稿件的评审意见不公开,缺乏了透明性。F1000Research采用即时出版和完全透明、公开的同行评议。论文在作者投稿7天内即发表,然后再进行同行评议,同行评议专家只采用作者邀请形式。编辑的工作是充当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媒介,审查评审人是否具有审稿资格,并代表作者联系审稿人,处理评审意见。为了帮助作者选择合适的审稿人,F1000Research提供了一个审稿人选择工具,这个工具可以给作者提供一份与作者研究相关已发论文的主要作者排名。作者通过该分析结果,可以通过PubMed、WebofScience、Scopus、GoogleScholar搜索到该研究领域并且满足F1000Research评审人条件的审稿人。一旦文章收到两份“批准(Approved)”,或者两份“批准保留(ApprovedwithReservations)”和一份“批准”,这篇文章将被PubMed等收录。论文的原稿和所有修改版本及相关的数据和评议报告被PubMedCentral收录。同行评议的进展在每篇文章中都清楚地标出,并且可以作为引文被读者引用。整个过程完全公开审稿人身份信息、评审意见,以及作者对审稿人的回复。F1000Research是一个完全透明公开的评议模式,不仅能提高期刊内容的传播速度,相对于审稿人选择性匿名,被拒稿件不公开审稿信息,而且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对于审稿人公开提出的批判性、否定性的意见,作者可以在F1000Research回复审稿人,澄清和解释。如果审稿人指出论文中存在错误或遗漏,或提出改进方法,作者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修订版本。使同行评议不仅公开而且是个动态的过程。但也面临如果审稿人因为评审意见要完全公开,是否能更加公正评审。有研究发现完全公开的评审(Completelyopenreviewing)减少了愿意参与的人数,并导致价值很小的评论。也可能会使即时出版后同行评议的期刊容易失去一些不愿实名的审稿人和不愿提前公开研究成果的作者。
3出版后公众评论平台
公开同行评议也包括开放公众可参与的评议过程[5],包括期刊自建网站或第三方平台上开放的公众评论,前者如PLoSOne出版后公众评论(ReaderComments),允许用户对每篇文章进行评议,用户不能匿名,PLoSOne网站不仅仅是发表科研论文的平台,还是一个潜在的基于相关论文研究主题背景进行公众讨论的地方]。后者包括PubMedCommons和Pubpeer等。PubMedCommons于2013年推出,是发表后同行评论平台,允许实名注册的读者对PubMed收录的已提出意见。但由于其参与度及使用率过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于2018年2月15日停止PubMedCommons服务[14]。其失败也可能是由于强制要求所有的用户公开自己的身份,但没有任何形式的鼓励。也有人认为,非匿名模式更能鼓励高质量的反馈和有建设性的批评。Pubpeer网站建立于2012年,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评论,评论内容可以是批评、质疑、改进建议等,但是评论需要审核后才能显示。这个发表后第三方同行评议平台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认可,这其中的原因有可能是PubPeer允许用户匿名评论,同时也与一样成为发现学术论文造假的新方法。出版后公众评论平台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讨论的公共学术研究环境,丰富了学术交流与对话,但就其评论的科学性也一直争议不断。
4第三方同行评议平台
为避免同一篇论文在第一次投稿后被拒,再次投向其他杂志,又经历一次同行评议,浪费作者和审稿人的时间,第三方同行评议平台如PeerageofScience应运而生。PeerageofScience从期刊和出版商那里获得收入,免费对作者和评论者开放。他与大量期刊和出版商合作,将期刊刊登的文章和审稿意见提供给合作的期刊或出版商进行挑选。合作的期刊包括PeerJ、PLoSBiology和PLoSONE等。Rubriq向作者收费,与PeerageofScience一样采用双盲同行评议方式,两周内完成评议,根据审稿意见帮助作者提高论文质量,同时推荐最合适的期刊给作者[15]。这两个平台使用“标准记分卡”,如RubriqScorecard和PeerageArticleQuality(PAQ)。通过使用记分卡,不仅能对一篇论文定性判断,还能给出定量结果,减轻审稿人的工作量。同时,PeerageofScience会给审稿人提供一个评审质量指数(PeerageEssayQuality,PEQ)衡量其审稿质量[16]。Publons于2012年创建,被ClarivateAnalytics公司于2017年6月收购。Publons鼓励研究人员在线他们的同行评议记录,将同行评议转化为对研究人员专业性的评估和他们对其研究领域的贡献的可衡量指标。借助Publons,研究人员可以毫不费力地追踪他们在全球期刊上进行的每项评议,从而证明顶级编辑如何依靠他们的专业知识审查研究成果的新颖性。同时Publons也提供了一个全球的视野来评估审稿人的审稿水平,帮助编辑更快地找到最好的审稿人,提高学术交流的速度。审稿人可以在Publons网站上创建账户,审稿人的邮箱信息都需要经过Publons的审核。由于许多大型出版商(Springer、Thieme、BMJ等)都支持该门户网站,因此,要求审稿人在Publons上记录他们的评论,作为日常评审过程的一部分,可以公开的内容包括简单地记录完成的评审数量和匿名文档到完整的评审报告。采用公开评议的期刊如PeerJ和GigaScience已将他们公开的同行评审意见直接导入到Publons。Publons还公布了衡量审稿人的评论数量和质量的指数等,如PublonsMerit。Publons创办的初衷是因为目前很多出版前的同行评议在之后就被丢弃了,这导致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被浪费。因此,Publons希望鼓励分享同行评议意见并进行讨论,他们第一步就是希望将同行评议转变成一个可以量化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这对于出版前的同行评议审稿人付出的肯定具有重要意义。由第三方机构(Publons)管理、审核审稿人信息,出版商从该平台选择审稿人,可以确保审稿人信息真实,同行评议过程公开,评审意见透明,与此同时,也让审稿人的工作获得同行认可。通过第三方同行评议平台使作者在投稿前得到同行专家的建议,能够帮助作者提前进行论文修改,从而增加的机会。但第三方同行评议平台也面临多方面的质疑,包括短时间的快速审稿是否能给出科学的评价,量化的评审记分卡是否能真正地反映该研究的学术水平等,以及作者用户群的使用情况不清,这两个平台的网站都没有提供关于目前有多少作者正在使用其服务的数据。
5国内期刊同行评议模式发展的思考
(1)国内期刊偏重于传统评议形式,对新型评议形式尚需进一步尝试和加强。目前国内期刊主要采用传统的单盲或者双盲同行评议模式,极少数期刊对审稿人的姓名公开,《心理学报》采用匿名公开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的评议模式。为促使同行评议过程的公开化,国内期刊可以对审稿人和作者群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国际上几种同行评议模式的接受程度,对于同行评议过程中公开内容的可接受范围进行调查。随着国际上同行评议的公开透明化,有学者研究调查304人中半数(占50.33%)中国学者对学术论文公开评审是接受的。尽管如此,完全公开同行评议在国内期刊的实施有相当的难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消极审稿意见的公开,可能令审稿人担忧,等等。因此,期刊可以尝试让审稿人的评审信息逐步公开。首先,期刊可以在官网上对评审意见公布,开始的时候可以选择性对审稿人身份信息匿名,只公布评审意见,或者选择只公布审稿人姓名。然后,随着同行评议逐步公开透明化,再完全公布审稿人身份信息和评审意见,以及作者对评审意见的回复信息。(2)国内第三方评审平台多基于中文期刊,英文期刊的评议平台还需加大开发力度。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第三方同行评议的平台,包括勤云、玛格泰克、腾云等,但主要针对中文期刊,英文期刊还主要依靠与国外出版商合作的系统,英文刊的平台需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而近年来Publons提供专门的审稿人信息,尝试将审稿人评审的论文信息通过第三方平台公布出来,对审稿人的工作付出给予更多的认可,值得国内期刊关注。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的同行评审也会采用更适合自身情况的透明的同行评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