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少单位
图中坐标轴缺少单位是比较常见的一个错误。从图示错例来看,按照经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单位是“元”,所以左轴应加上单位“(元)”;而“比上年增长”是增长率的概念,单位为“%”,因此右轴应加上单位“(%)”。除缺少单位外,细心的编辑如果计算一下增长率就会发现数值也存在错误。以2008年为例,按照常规,2008年的增长率计算公式应为(4761-4140)/4140×100%=15.0%,而从图上看这一数值仅为8.0%。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二:一是计算错误,需要修改数据,调整折线点的位置;二是增长速度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这种情况需要在图下加注说明。
2.指标不一致
正文与表中所列指标表述不一致的情况常见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图示错例来看,正文中的指标是“支持结算币种”,而表中是“支付结算币种”。根据专业知识及上下文可以判断,很显然,正文中的表述是错误的。
3.柱高不对
如果是柱状图,柱高一定要根据正文中的数据进行核对。从图示错例来看,柱状表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占比”,而正文中提到“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占比也逆转了自2008年以来的下降态势,从2014年的60%上升到2015年的61%”。这句话中提到了三个年份——2008年、2014年、2015年,图中这几个年份的柱高是一样的,根本看不出2008年以来的下降趋势,也不存在2015年较2014年有所上升的情况,因此柱高明显是错误的,这时可参考作者的WORD稿进行核对。除此之外,左轴数据的表示方法也不对,应该将0.2、0.4、0.6、0.8、1.0分别改为20、40、60、80、100,这样才与实际数值一致,也才符合增长率的规范表示方法。
4.图例缺失
图例缺失主要是作者作图时导致的,如果在原图上进行上下左右拉伸,就会出现完整的图例。从图示错例来看,图上有4条折线,而图例只有3条,这就需要补上另一条折线的图例。
5.数据与刻度未对齐
通常来说,为了保证全书图表的一致和美观,排版厂对书稿排版时也会对书稿中的图表按照统一规范重新制作。从图示错例来看,纵轴上数据与刻度未对齐,刻度间隔也不一致,这通常是排版厂在重新作图时导致,编辑在审图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这类错误。
6.图题有误
顾名思义,图题是指图的简短、确切的名字,也即图的标题。从图示错例来看,正文中出现的是“1960—2010年”,图上所列年份也是“1960—2010年”,但图题是“1960—2011年”。很明显,图题上是错误的。
7.正文数据有误
正文出现数据错误是书稿的常见错误,这就要求编辑在审校过程中严格把关,要认真计算核对每一个数据。从图示错例来看,正文中提到“中国六个碳市场合计共成交1260万吨”,而图上有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七个碳市场,再进一步计算会发现,这七个碳市场合计成交1261万吨。
8.纵轴数据错误
纵轴数据错误往往是编辑容易忽略的一类错误。从图示错例来看,纵轴数据从下往上依次是“0、2000、4000、6000、8000、1000”,猛一看觉得没有什么错,但仔细一看才发现最上面的数据应该是10000,图上少了一个“0”,变成了1000,很多编辑往往就这样放过了一个差错。
9.文字错误
图中出现文字错误也是极其常见的,文字错误一般有两种:一是指标表述与正文不一致,二是图示错例中的文字复制错误。下图乍一看觉得文字没有问题,但仔细一看,后面的几次拍卖全变成“第二次拍卖”,显然是错误的。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原因是作图时为了方便,将“第二次拍卖”的文字复制,但忘记修改,致使后面的第三次拍卖、第四次拍卖、第五次拍卖均成了“第二次拍卖”。图中还有一点需注意,就是横轴上的年月应该右移,对准两个刻度中间,代表一个月的走势。
10.扇形面积不匹配
这类错误是比较少见的,很多编辑编校时注意力集中在核对几个指标的百分比之和是否为100%,却忽视了百分比与所对应的扇形面积是否匹配。从图示错例来看,金融租赁(39,1.2%)对应的扇形面积却比内资租赁(191,6.0%)对应的扇形面积大,这显然是错误的。对图表进行规范化编辑加工是学术图书编校中的重点,编辑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编校规范与要求,还要不断积累经验,总结编校技巧,严把学术图书质量关,使学术图书的差错率降到最低,以体现学术图书的知识性、专业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