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育杂志投稿注意事项

时间:2022-05-07 04:06:09

现如今,教育人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存在。你在朋友圈里晒美食,他在QQ空间里晒旅游照,甚至有人开会都不忘晒自拍,以证明自己的确在参加开会这件“严肃”的事儿。话说回来,教育人的存在方式又是什么呢?当然,其中的一种已被广大教育人所认同,那就是课堂。一位教育人,站不稳课堂,是很难在一所学校立足的。然而,教育人还有另一种存在方式,那就是教育写作。为了突出教育人写作的专业性,表明教育人的写作不是其他方式的写作,如文艺写作等,我们特意在写作前加上了“教育”二字。

一、为什么写?

做一件事情,必须带有一定的目的,所以,在探讨教育写作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写”?也可以这么说,教育人们为什么要认同教育写作是自身存在的方式之一?当然,有教育人会这样认为,教育写作是一种能力,当某个人不停地有文章散见于各种报刊时,说明其教育教学的能力很强。但是,教育写作到底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动力?众所皆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能力不小,不要说一般神仙,就连玉帝都怕他三分,而唐三藏能力看似是最弱的一个,却要费劲去取西经。小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不直接派孙悟空去取经?后来我渐渐长大,似乎明白:如果派孙悟空去,他是到不了真正的西天佛国的。孙悟空虽然有能力,但明显缺乏动力,为什么取经?他回答不了这个原则性问题,而唐僧则不同。有动力的人去指挥有能力的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有人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也告诉我们,教育写作是一种从内打破自我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更多的表现是动力,是一种打破现有存在方式的自我挑战,是一种寻求最佳教育途径的自我突破,更是一种实现教育理想境界的自我担当。

二、写前留心

教育人如果诚心从事教育写作,就要在写前留心。做什么事情,必须用心,而从事教育写作,更得用心。那教育人写作前留什么心呢?首先,我认为是“信心”。信心,留给报刊。有教育人误以为,一些期刊只欢迎名家名人的作品,尤其是较有名气的期刊,很多教育人估计自己的投寄过去,编辑部根本不会理睬,而那些名家名人的作品,哪怕质量略次也能发表。事实不然,很多编辑部除了特稿、约稿外,绝大部分栏目是对普通作者开放的,而且为了保持公平公正,编辑部在收到教育人投稿后,会有意隐去作者的单位、姓名等信息,所以放在责任编辑面前的大部分作品,编辑根本不知道是谁写的,更谈不上“暗箱操作”的问题了。所以,要把“信心”留给报刊,自己写稿、投稿前不要胡思乱想。其次,专心,留给自己。既然已得知编辑部会负责地对待自己的作品,那么写作中就要对自己的作品上心,毕竟作品发表靠的就是质量。专心,既可以理解成从事教育写作时应有的态度,也可以理解成从事教育写作的行动方式,如对绘本有兴趣,那就专心研究绘本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一路专心地走下去。再次,爱心,留给自己。负责任地说,教育写作不仅仅是教育人们证明自我存在的一种方式,更是送给自己的一份爱心。如果爱惜自己,那就认真负责地从事教育写作,毕竟名教育人不仅是教出来的,更是写出来的。

三、怎样写作?

那到底怎样写作呢?我想从以下五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说清一个道理

自始至终,我觉得好文章无非是把一个道理说清楚,当然这在论文撰写中表现得更明显一些。文章,就好似一棵大树,要想屹立不倒,关键看根是否牢靠。文章的根,就是中心立意。文章必须先立意,教育人要明白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这就需要把文章的主旨交代清楚。至于枝叶(也就是文字)的调整,只要不影响文章道理的阐述,可以适当弱化一些,简朴一些。

(二)关注两个层面

进行教育写作时,我们自然要关注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层面,二是实践层面。理论,离不开书籍的滋养,这就需要教育人去读书。这里要读的是书籍,而并非杂志。一本书,能把名师大家的观点表述得更准确、更完整,而杂志是很难做到这些的。杂志不可能只刊载某一位教育人的作品,毕竟“杂志”中的“杂”字,已经告诉我们,它是很多作品的集合。至于实践,那就要靠教育人的课堂积累了,教育人如果有意识地进行课堂积累,那就可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如我校的范雪伟老师进行绘本教学研究,先从课堂上下功夫,注意教学设计的优化、课堂反思的累积等,久之,自然会上升到理论层面,自然会收获一系列理论成果。

(三)厘清三种关系

教育写作,必须厘清三种关系。首先,必须厘清教育人与学生的关系。教育写作,必须树立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服务的意识。那谁为学生提供?自然是教育人。怎样提供?是类似酒店中的服务生服务顾客吗自然不是。那是从“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吗?这也不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所在。于是乎,有一种学习方式,叫“自主、合作与探究”;有一种教育人该做的事,是成为“引导者”“参与者”。教育人视域中的学生,自然是学习上的主人;教育人是陪着学生成长,不是“牵”着学生长大。其次,必须厘清课堂与课程的关系。现在很多教育人写出来的文章,只局限在课堂教学的所思所得,视野过于狭小。我们必须从课堂中跳出来,把课堂置于课程这个大背景中,这样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从做课堂开始,奔着做课程而去,这才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也是教育写作的奋斗目标之一。最后,必须厘清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宋运来老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育人,他曾用教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上了一节数学课,并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以《去种一次别人的田——一位小学语文教育人反串数学课》为题发表在《人民教育》上。当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分离开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只盯着语文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也可以寻觅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似点。

(四)培养四个意识

首先,是读者意识。作品想发表,自然要考虑编辑的审美情趣、阅读兴趣,甚至是编辑的阅读习惯。如有些岁数大的编辑,不喜欢用电脑审稿,而喜欢打印出纸质稿,那教育人在排版时是否考虑档距和字号要大些?其次,是质疑意识。教育人自然不能自大,当然也不能过于畏缩。对于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错误现象,对于名家名篇中的错误言论,必须有质疑意识,并可以以此行文,这是我们教育人的道德担当所在。再次,是观察意识。一切写作,源于观察,源于细致地观察。观察中见不同,观察中亮个性,观察角度要多,观察方法要新。最后,是假想意识。假想,不是空想,而是对教育教学归宿的质问,是对教育教学“理想国”的追寻。

(五)注意五个不写

教育写作,对于很多人而言终究是件枯燥的事情。如果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那就没必要写了;再者,自己未思考透彻的也没必要写;如果在阅读积累过程中发现,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已经被有些名家研究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也没有再赘述的必要。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要形成系列文章,孤零零一篇,不成系列,也不要写。谈了那么多的不写,那教育人该写什么呢?第一,是以自己的视域看教育,注重创新。用自己的眼睛看教育,写出自己内心对教育真实的看法、憧憬,也可以写出自己对教育美好未来的建构。第二,是以地区的视域看整体,注重特色。例如苏州近些年兴起了“苏式教育”的研究,其实这也是苏州在以自己的眼睛去看教育的世界,把苏州教育的特色呈现在教育这个大环境之中。第三,是以发展的视域看现今,注重比较。教育在不断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用教育的今天看昨天,比较过后留在心中的不仅是些许感慨,更应行文记录;用教育的今天来谋划教育的明天,或许比较后会发现我们为什么这样谋划?出发点是什么?归宿点又是什么?这也是我们教育写作的源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