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eGFR和尿蛋白定性联合应用对行PCI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3年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将1 005例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依据eGFR和尿蛋白定性结果分成4组:A组:eGFR< 60 ml/min,尿蛋白阴性,34例;B组:eGFR< 60 ml/min,尿蛋白阳性,34例;C组:eGFR≥60 ml/min,尿蛋白阴性,797例;D组:eGFR ≥60 ml/min,尿蛋白阳性,140例.检测患者的血清肌酐和尿蛋白水平,比较分析4组间性别、年龄、吸烟、体重指数、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有无心梗病史等基本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0 d~3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用对数秩和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结果 校正体重指数、吸烟、年龄、性别、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有无心梗病史等危险因素后,在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3年内,蛋白尿与发生心脏事件的RR为2.006( 95% CI:1.020~3.947,P<0.05);PCI与发生心脏事件的RR为3.375(95% CI:2.106 ~5.410,P<0.05).B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59%、2.94%、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74,P<0.05).A、B、c、D4组患者术后第1年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9%、20.59%、4.0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050,P<0.01),且B组患者术后第1年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20、14.520,P均<0.01).A、B、C、D4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91.2%、73.5%、91.6%、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50,P<0.01).结论 对于鉴定和治疗高心脏事件发生率的行PCI术患者,eGFR和尿蛋白定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工具.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