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常见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344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其中男性302例,女性42例,年龄(69±8)岁。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以及其后每年行腹部X线片、螺旋CT血管造影复查。结果即刻技术成功率99.7%(343/344),择期手术病死率0.3%(1/334),急诊及限期手术病死率1/10。随访率81.8%(279/341),随访3~84个月,平均32.9个月。随访期间病死率1.1%(3/279),再次手术率10.4%(29/279);总并发症发生率12.9%(36/279),包括内漏5.7%(16/279),支架移位1.1%(3/279),动脉瘤增大或破裂5.4%(15/279),支架内闭塞2.5%(7/279),移植物感染1.4%(4/279)。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微创优势突出,而术前评估是腔内治疗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内漏是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主要类型,且为再次手术的重要原因,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因此术后终身随访是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 主动脉瘤  
  • 腹  
  • 血管假体植入  
  • 手术后并发症  
作者:
唐骁; 符伟国; 郭大乔; 徐欣;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竺挺; 董智慧; 石赟; 王利新; 王玉琦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上海200032
刊名:
中华外科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中华外科

中华外科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1-2139/R。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51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