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税费时代兴起的'富人治村',是以'以私济公''利益俘获'和'以公济私'三种主要实践运作模式为特征的'去公共性'治理。它在创造短期治理绩效的同时,亦产生基层民主萎缩、基层治理'内卷化'和'去政治性'等一系列负效应。文章以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来剖析'去公共性'治理生成的内在逻辑:富人村干部凭借其丰厚的资本在村庄治理场域内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将经商习得的市场人惯习移植至村庄治理场域内,在公共事务治理中,其场域主导权与市场人惯习不断互动,进而产生'去公共性'治理的后果。要避免'富人治村'的负面后果,需从村民个体、村庄组织、基层政府和国家制度四个层面来重建契合'新乡绅'治理的现代性场域。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