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

摘要:红壤稻田面临土壤酸化和肥力偏低的双重挑战。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分别是稻田土壤酸化改良和培肥的有效措施,但二者的互作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连续4年(2015-2018年)在江西省开展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双因素田间定位试验,旨在探明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红壤双季稻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早、晚稻的产量和氮素吸收,且二者具显著的协同促进效应。秸秆还田下,施石灰使早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分别增加10.7%和15.5%;而在秸秆不还田下,增幅仅分别为4.4%和9.7%。秸秆还田下,石灰使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分别提高18.7%和24.6%;但在秸秆不还田下,增幅则分别为10.5%和5.7%。施石灰对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促进效应随试验年限的增加而减弱。石灰对土壤pH值的提升效应随试验年限的延长显著降低。试验4年后,石灰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对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秸秆还田配施石灰能够协同实现双季稻增产、土壤酸化改良与培肥。本研究表明在此酸性的红壤双季稻田上每4年左右施用一次石灰为宜。

关键词:
  • 土壤酸化  
  • 秸秆还田  
  • 石灰  
  • 双季稻  
  • 产量  
  • 氮素吸收  
作者:
廖萍; 刘磊; 何宇轩; 唐刚; 张俊; 曾勇军; 吴自明; 黄山
单位:
教育部和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南昌330045;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刊名:
作物学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作物学报

作物学报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1-1809/S。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50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